视频制作:李雪瑶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罗建华、李雪瑶报道:天上“呼呼”飞翔的无人机,在5G信号覆盖的田野精准作业,农民齐声叫好;养鸡场装上了“智慧巢”“智慧脑”,体力活变成了“智力活”;“人来人往”的直播间里,优质农产品吸引全国各地网友“买买买”……近日,记者走进上栗县,探访该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打造新场景、新应用,数字农业稳稳托起“智富梦”。
近年来,上栗县以江西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催生产业优、集体强、群众富的新动力。
技术投入让农业更智慧 体力活变成了“智力活”
无人机播撒稻种、无人机打药、无人机施肥、无人机除草……上栗县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体系,数字农业建设给农民带来了便利,让现代农业产生极大的变化。
在上栗县长平乡福寿村,一条河流蜿蜒穿村而过,小河两岸庄稼青翠如玉,“如今,许多农村有相当部分村民长期外出务工,种田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农民出现断层。多亏县里推出了无人机作业,帮了我们的大忙!”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益说。
为了破解“谁来种田”的问题,上栗县通过培育种粮大户、给种粮大户全资购买农业险、把机械化和智能化等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方式,牢牢端稳粮食“饭碗”,今年春季上栗春耕春播面积3万余亩,其中种粮大户耕种了近1.8万亩。
上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站长欧阳水平介绍,采用无人机作业,可以实现农业高效,采用无人机封闭除草作业,比起传统人工,效率将大大提高,一个人工一天只能打药20至30亩田,用无人机,一天至少能打400至600亩田,相当于20人劳作一天,这样能有效节约劳动力。
“我现在以水稻为主业,以蔬菜为辅业,去年收入达20多万元。”谈起数字农业的感受,上栗县种粮大户、上栗县农协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祖权说,“快捷、方便。”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