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本网专稿
安源丹江: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图)
2022-12-08 11:20:33    来源:大江网萍乡频道
编辑:李小涛    作者:罗建华、周莹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QQ爆料:1642308157  短信(微信)爆料:13767890011

优美的风光(丹江街 供图)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罗建华周莹报道:初冬时节,走进安源区丹江街丹江村,如同置身画廊:一栋栋乡村民居高雅别致,一条条进村大道宽阔敞亮,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河流像飘带一样绕村而过……安源区描绘了“三区同振 城乡融合”美好蓝图,丹江街因势而进,推进城乡融合,探索出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推进产融合 拓展更多富民增收路径

  步入丹江村,一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展现眼前,一眼望去,观景台、休闲小广场、帐篷营地、生态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以家庭为单位的露营拓展区和美丽乡村景点相辅相成。沿着村级公路一路向前,一路上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和基础设施,让人深刻体验美丽乡村的“一步一景,景景动人”,处处是梦想中的模样。

乡村一角(周莹 摄)

  “我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乡村振兴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无论是产业,还是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丹江村党委书记张德贵一直带领村民探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要千方百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想方设法改善村容村貌,探索更多富民的路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破解城乡融合,必须依托产业振兴。该村保留丹江村前景合作社原有种养、渔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新产业新业态,结合“绿色+农文旅”理念,引进萍乡城区周边的乡村振兴管理人才及资金等,深入挖掘特色,采取“村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乡村振兴实践拓展基地”,形成了一个集乡村休闲、拓展研学、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近郊旅游点。“在政府的主导下,丹江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了以发展附加值高的生态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每逢节假日,前来游玩的游客人潮涌动,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加。”

优美的风光(周莹 摄

  从基础农业向都市休闲农业的融合,折射出丹江村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当初,我们村前景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成本高,收入低,后来,我们从外面引进优质玉米、南瓜等品种,发展生态玉米采摘项目,采摘生态玉米可以从4、5月持续到11月,玉米的价格提升到6元/斤,还可以用加工的玉米、南瓜喂鱼,发展生态养鱼,鱼的价格提升到15元/斤,仅村里的合作社的种养项目可增收30万元,村里通过招标,盘活了三友生态食府,引进了萍乡餐饮人才,一年的租金达120多万元,还安排了多名村民就业。我们村还开拓了生态市民农园、乡村振兴实践拓展基地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强村富民,每年为村民发放各种节日福利、用于村里民生工程的建设等费用达300万元。”张德贵表示,“我们将通过以产兴村,以村助产,产村融合,做好产业升级,联农带农,提高村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宜居宜游 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丹江街联星村,只见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直通农家,现代简约的新民居井然排开,太阳能路灯照亮村头巷尾,新建了足球场、文化广场、安源湖环湖生态圈等,近看,花儿淡雅清幽;远看,绿树茂密成荫。

[1]  [2]  下一页  尾页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