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希专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最美转型乡镇,让美丽成为一抹亮色;围绕北部六村,加快打造北部片区村庄“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绿水青山图”……穿行在高坑镇美丽的乡村田野,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醉人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高坑镇坚持把做活“绿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有效载体,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主线核心,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生活好起来,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擦亮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
“这里原来环境比较差,开展环境整治后,我们建设了美丽乡村示范点,新修了村组公路,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楠木村党支部书记吴军萍介绍。曾经,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难点。“以前大家乱扔垃圾、乱放柴火,如今村庄比以前整齐、漂亮多了,整个村庄都亮堂了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现在我们都会自发维护街道卫生。”对于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民们赞不绝口。
为培养大家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村里采取每月评比“清洁家庭”,并在村务公开栏和村务微信群予以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引导和激励群众主动搞好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现在村民们还争相在庭院内种花种树种菜,使庭院内外与周边景致、村庄风貌相协调。如今的楠木处处美景,如诗如画,走在乡间小道,可以体验独特的乡愁。
发展“绿色产业”,激活“绿色经济”
生态好才能百业兴。近年来,高坑镇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为百姓带来更多“绿色福祉”。
一方面,该镇加快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鼓励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青年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青年范检晖创立的裴家村汇世达种养合作社,将抛荒的粮田全部承包,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安置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去年早、中、晚稻共种植2200亩,年产量45万公斤左右,年收入达220万元。未来几年,将扩大合作社项目,届时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余亩。”范检晖说。在良好机制推动下,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逐步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城乡融合
该镇通过开展生态发展探索,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的辐射力。把握北部片区乡村旅游连片打造的定位,通过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激励性的发展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全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链接、有机融合。同时,统筹科学发展理念,为旅游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底色,实现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形成特色定位、业态选择、产品设计与地区资源禀赋、功能区划互相呼应的整体格局,进一步释放乡村旅游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