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社会聚焦
五代劳模的工匠精神
2021-02-19 10:39:00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叶依    作者:文怡、龚婷、文采伊扬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QQ爆料:1642308157  短信(微信)爆料:13767890011

  记者文怡、龚婷、实习生文采伊扬

  在“工运摇篮”萍乡,有个远近闻名的“劳模摇篮”——安源煤矿采掘二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这里已陆续走出了21位全国和省、市劳模,并历经五代传承。目前,王湘萍、丁建刚、张来清等劳模仍在采掘或生产一线传承和弘扬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广大矿工心目中的标杆,也成为萍乡独有的一面旗帜。

  始创于1898年的安源煤矿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这里既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工人运动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支部诞生地。艰苦创业、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引领着一代代安源矿工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这座百年老矿得以焕发生机的巨大动力。

  继承了红色基因的安源煤矿工人,传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劳模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不凡人生。

  第一代劳模“采煤状元”刘本坤,曾创造风镐落煤班产566吨的世界纪录;第二代全国劳模杨和平,曾经10年采煤13万吨,可以装满2600个火车皮;第三代全国劳模王湘萍,产煤16.8万吨,10年干了20年的工作量;第四代全国劳模张来清,连续10年在全矿创造了劳动工效、出勤工时、工资收入、安全质量四个第一,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第五代劳模邓春是一位80后,这位省劳模是采掘二区的劳模新秀。

  “要成为劳模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能吃苦,二是安全生产质量领先,三是能带新人徒弟。”省劳模、安源煤矿采掘二区党支部书记丁建刚介绍说。

  在当年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全国劳模王湘萍几乎每班都抢在师傅前面,第一个上工作面,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他的战场。省劳模丁建刚刚进矿时,就主动拜王湘萍为师,紧跟师傅步伐,操作技术迅速提高,半年后就成为超额完成任务50%的优秀采煤能手。

  “我那时就想着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干好工作,既要‘不怕苦’,也要‘脸皮厚’,要想尽办法掏出师傅们的‘绝活’。”忆起当年的求师经历,全国劳模张来清话语诙谐。

  新一代劳模邓春则是张来清培养起来的。拜师后,师傅精心教,徒弟刻苦学。别人一班采10块梁,邓春能采13、14块,安全和质量更不在话下。

  在这样一个有着“劳模摇篮”之称的集体里,十个有九个是采煤能手。做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劳模是一代又一代劳模的追求,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成品牌,还竭力当好传承人,奉献、拼搏、创新、进取的劳模精神,无时不在影响、带动、激励着一批批后来者。

  劳模精神代代相传,离不开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支撑。一直以来,采掘二区党支部十分注重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劳模树立、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因而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模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与劳模精神契合。如今采掘二区的全国劳动模范均是党员。

  一代又一代劳模的故事,见证着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五代劳模的工匠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后来者,将独属于安源的那份荣耀传承下去。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