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红村位于上栗县上栗镇南部,现有居民400户2624人,是2021年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近年来,永红村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擦亮乡村幸福底色,蹚出了一条“和美富饶”新路子。
全面修缮水利 筑牢“基本盘”
清晨,走进永红村雷公塘,水清岸绿,绿树摇曳,宛如明珠洒落。说起以前的雷公塘,家住雷公塘附近的70岁老人谢永松很是感慨:“原先雷公塘的堤坝漏水问题、严重,周边40余亩田地都无法得到有效灌溉。所以我们在村里‘屋场贴心会’上进行了反馈,没想到现在可以修缮得这么好!”
雷公塘是这片地区下游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几年前,由于雷公塘多年未清淤加固且堤坝漏水,蓄水量减少,导致下游农田严重缺水。“农业是我们永红村的主要产业。村‘两委’在收到村民反馈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开展集体讨论,投入28万元完成了雷公塘修缮工程。”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卫必田说。近年来,为解决农田灌溉难题,永红村积极修缮各类水利设施,根据村情实际对部分破损、淤堵严重的水渠进行改造、修复,不断提升沟渠引水性能,累计修缮农田灌溉水渠800余米,水利设施利用率从30%增至90%,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产业发展 鼓起“钱袋子”
在永红村蔬菜基地,放眼望去,各色蔬菜种植区域和钢架大棚整齐排列,辣椒、南瓜、四季豆……各类蔬菜应有尽有,长势喜人。“我家就在附近。平时有空,我都会过来帮忙,既不耽误回家做饭,还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正在和村民一起采摘丝瓜的张华珍,说起现在这份工作,话语里幸福感满满。
然而在3年前,这片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还是一片撂荒地。“当时由于村内葡萄园经营不善,这片土地无法得到有效运用,荒废了很多年。”据卫必田介绍,村“两委”通过长时间的商讨、走访,确定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蔬菜基地,有效解决了村里20余人的就业问题。
“我们蔬菜基地基本不使用农药,采取科学技术防范虫害,并且及时采摘,每百公斤农药残留量不足0.01mg。所以我们的蔬菜销量一直很好,每年能有70万元的收益。”蔬菜基地负责人龙军说。除了种植蔬菜,永红村蔬菜基地内还饲养了“跑山猪”,并搭建了蔬菜研学基地,通过多种增收方式相结合,让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幸福感
在永红村新铺设的沥青路旁,绿植错落有致、房屋墙绘精致美丽,村民卫必桂和邻居们坐在树荫下,满脸笑意地拉着家常,怡然自乐。“现在村里人居环境越来越好,风景宜人、景色秀丽,马路通到了‘家门口’。”谈起村里的变化,卫必桂笑得合不拢嘴。
2023年以来,上栗镇整合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农业项目资金130余万元,对永红村部分自然村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缮拓宽村内道路并铺设沥青路1.5公里,改造村内水塘3口,整治70余户农户菜园农田庭院环境,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硬件的提升,推动永红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原则,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高乡村‘颜值’,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上栗镇新农村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