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南昌市青云谱区实验学校的李佳阳,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来到江南都市报演播室,就是想跟陈俐老师说,您太棒了!”6月21日,江南都市报《非遗之光》栏目迎来第三位做客嘉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南昌大学二级教授陈俐。今年3月以来,陈俐在南昌大学的赣剧鉴赏课火遍全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专程赶来南昌听课。此次陈俐来到江南都市报演播室,同样吸引了小学生、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等“发烧友”捧场,现场聆听她讲述赣剧课火爆背后的故事。
陈俐现场教大家表演。
刚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的段柯颖(中)在演播室与陈俐互动。
11岁的李佳阳现场表达对陈俐和赣剧的喜爱。
现场:一众赣剧铁粉来江南演播室亲睹陈俐风采
当日,《非遗之光》演播室迎来不少陈俐的超级“粉丝”。市民吴丹带着11岁的女儿李佳阳及女儿的同班同学李子辰一起来到演播室,她表示:“因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就想让他们能近距离感受一下陈俐老师的精彩表演。”
李佳阳今年读五年级,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经常在比赛的时候讲述传统文化,赣剧也曾是她讲述的内容之一。“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关于赣剧的书,我十分喜欢。陈俐老师上赣剧课的视频我也看了,很喜欢你的表演,感觉活灵活现又非常优美,陈俐老师太棒了,我真的非常喜欢您,也要向您学习!”与李佳阳一起来的李子辰同学,曾经学过京剧表演,也得过“小梅花奖”。现场,他为大家表演了一段戏曲。
豫章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段彧在与陈俐对话的过程中透露,自己正在做一个关于赣剧的研学课程作业,她想了解赣剧的“走红”对江西文旅发展是否能产生影响。陈俐表示,一个剧种代表一个地方的戏曲文化,赣剧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剧种,赣剧的弋阳腔与昆曲产自同一时期,有将近600年的历史,“为什么又说它是年轻的剧种,因为赣剧真正被定名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觉得当赣剧的影响力传播出去了,当然对江西是很好的宣传,对于江西文旅的发展也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刚刚考取中国戏曲学院史论专业研究生的段柯颖,在现场见到偶像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她也十分关心陈俐正在撰写的《赣剧口述历史》相关情况。陈俐介绍道,在这本书里,她采访了10多位赣剧老艺术家。“以前我一直关注舞台表演,但是一个剧种的历史发展脉络,必须在实践积累之后,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系统记录,才能够把它留下来和传承下去。”
除了演播室现场气氛热烈外,在线上,同样有很多网友不停向陈俐老师提问。当天,《非遗之光》节目的亮相再次掀起了一股浓浓的“赣剧热”。
陈俐:赣剧传承 培养年轻观众刻不容缓
作为南昌大学赣剧艺术中心负责人,陈俐曾四度拿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也曾带着南大的赣剧表演团队“走出去”,成为将赣剧带到欧洲表演的第一人。那为何陈俐的赣剧课会在今年3月突然火爆网络呢?
对此,陈俐透露,虽然到南昌大学多年,但她一直以来都投入在赣剧的舞台表演上,“想出人出戏出好作品,用这样的方式来振兴赣剧”。直至今年3月,她改变教学方式,“以前上赣剧课讲理论比较多,但是同学们都不太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赣剧动作在课堂上示范给学生们看,把传统戏曲搭配上年轻人喜欢的节奏,让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这堂课自然也就让学生们爱上了,并变成了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每堂课时走廊、过道上都挤满了学生,还有来自天津、江苏等外地来的大学生。
对于学生和网友们突如其来的喜爱,陈俐欣喜之余也有一丝“不甘”。“我搞了一辈子赣剧,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鲜活的人物,每年演出上百场,但是都没有在课堂上和同学们比划两下更让学生们喜爱”。她坦言,这个现象让她认识到,此次赣剧走红网络是基于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令国潮成为年轻人的追捧对象。“想让年轻人喜欢戏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欣赏戏曲”。
对于自己走红于网络,陈俐笑着表示:“这次拥抱了一下互联网,还挺好玩的,通过刷短视频的方式,是对赣剧一次很好的宣传。”她认为,戏曲要传承,要发扬光大,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固然很重要,培养年轻观众也同样不容忽视。“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培养喜欢戏曲的年轻观众。”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图/苏玲荣摄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