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谭 准、付 筱报道:自宅改工作启动以来,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五探索、两完善、两健全”工作任务,立足“一改促四变”的工作目标,探索具有景区乡镇特色的宅改促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制度更加健全,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村庄更加美丽,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宅改促村庄环境变美。该乡对宅基地退出形成的建设用地,强化村庄规划,多形式统筹利用,多元化保障农民住房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规划管控新建房位置和房相风貌,进一步擦亮村容村貌,促进整村风貌提升,着力推进景村融合。并结合“四拆四清”景村环境整治行动,探索拆除复垦、收回利用、发展旅游等方法,共拆除“两违”“三房”538处,共计32674平方米,共清除垃圾、杂物等4000余处,使得各村人居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更加秀美宜居。
宅改促集体经济变强。通过谋划利用闲置宅基地,进行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槽下村通过宅基地改革闲置空地,全力打造竹海槽下森林康养度假村,全村共发展民宿41家。同时,完善景点配套设施,扩建生态停车场,打造网红吊桥、竹海观景平台等打卡点,打造采摘区、品茶区、展销区、文创区等业态。今年入夏以来,槽下村接待游客近5万人,村里民宿家家爆满,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30万元。同时,该乡稳步推进集体土地入市,下村村对拆除出来的宅基地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打造民宿群,发展避暑旅游。南岭村彭家源组将对宅改空出的土地,结合茶叶基地,发展茶旅融合民宿产业。
宅改促村民资产变活。该乡全面开展村民房屋确权发证工作,激活村民房屋资产的融资功能,积极探索并实施村民资产养老政策。通过资产养老政策的实施,参与的孤寡老人每人每月增加收入最少500余元,最多达2600余元。龙溪谷景区出口区龙上组,曾是全乡基础设施最差的村组,通过深入推进宅改,拆除5栋危旧房改造成生态停车场和小菜园,充分盘活“一户多宅”闲置房改造提升成10栋民宿,共有100多个床位,预计可带动周边村民平均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通过这些举措,有效盘活了村民的固定资产,明晰了村民资产的产权属性,增加了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渠道,使村民能够直接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
宅改促乡风民风变优。该乡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屋场贴心会”“道德红黑榜”等活动,宣传宅改各项政策,改变村民随意建房的固有思维,并在宅改工作中强化村民主体作用,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努力解决村民存在的现实困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小组长带头拆除“三房”,带头缴纳有偿使用费,切实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党员干部的率先带动下,让各村宅改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支持,改出了淳风化俗。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