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肖湖报道:“最近连续天晴,天气炎热,一定要随时关注养殖基地的情况,防止出现鱼儿缺氧的问题。”在芦溪县源南乡大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永和正细心地叮嘱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关于水产养殖的注意事项。
要说起大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永和,那是村民夸,大家赞。凭的是个什么?凭的是他为村民着想,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牛”劲。
大平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曾经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建立了水域面积8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大平村互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开始有了自己的产业。
如何让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让鱼成为村民心中的“致富鱼”,陈永和费了不少脑筋,一方面,他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养殖;另一方面他悉心研究养殖技术,致力于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帮助村民们提高收益。
陈永和来自芦溪县农业农村局,俗话说,“好汉有事好汉帮。”陈永和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对接,专门邀请了养殖专家到养殖基地进行指导,并对养殖户进行了水产养殖培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参与养殖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他们按照培训学的技术科学养鱼,鱼儿长势良好,肉质鲜美,非常受客户欢迎。
“多亏了村里发展水产养殖,我们技术有人教,销路也不愁,家里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说起水产养殖,贫困户张启明满怀感激。据了解,特色养鱼产业的发展,让大平村10余户贫困户一举增收脱贫。
有好的资源,陈永和可不会浪费,他还时常邀请农技专家为村民们进行水稻种植的培训,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劳作中遇到的难题。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这句话用在陈永和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今年4月25日,正在家中吃午饭的陈永和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是村里的贫困户李寿火打来的。电话里,李寿火着急地告诉陈永和关于女儿走丢的消息。
李寿火是大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年事已高,带着智力残疾的女儿一起生活。通过享受低保政策、残疾补助、产业帮扶等,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是有个烦恼就是女儿喜欢往外跑,出去了就联系不上。
挂完电话,陈永和匆匆扒几口饭就驱车出门了。路上他联系上了村干部刘柏文,他俩对这一户人家都非常熟悉。
虽然正值周末,但是俩人毫无推辞,更无怨念,先是开车来到村里,接上李寿火,带上户口、贫困户登记证等证件,然后火速赶往湖南省醴陵市的一家收容机构。经过大半天的路程,总算把李寿火女儿接回芦溪,并送往当地医院就诊。
“真的太感谢陈书记了,他比我们的亲戚还亲。”在笔者走访过程中,李寿火一家人总是不停地表达着对陈永和等人的感激之情。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