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伟刚)近年来,芦溪县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庭院美”的乡村风景线,全县乡村面貌、人居环境、幸福指数等均实现大幅提升。
该县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显。编制《芦溪县新农村建设四年行动规划(2017-2020年)》《芦溪县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抓连片、抓重点、出亮点”的目标,大力改善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围绕320国道和杨宣公路沿线,创建了宣风银河休闲观光农业美丽示范风景线;围绕320国道绕城线、沪昆高速挂线,创建了芦溪源南文化景区美丽示范风景线;围绕芦南公路、聂新公路,创建了上埠南坑乡村旅游美丽示范风景线。
为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有质的提升并保持常态化,该县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将高效化环卫保洁延伸至农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全力推进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点“七改三网”“8+4”“五景一网一氛围”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完成改路572.8公里、改水3.35万户、改厕3.16万户。扎实开展高铁、高速及国省干道周边村庄“三清四拆”“六乱”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三清两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共改造房相2.76万栋。连续3年开展碧水行动,建成县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套,实现了乡镇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完成12个行政村30套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服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率达85.6%。
此外,该县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和效益强农并重,全县形成了杜仲生猪、紫红米、茶叶、瓜果蔬菜等10个主导产业,涌现了40余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8家、无公害农产品24个、特色种养基地396个,其中“格林米特”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建成紫红米、脐橙、茶叶、马家柚等“五个千亩”扶贫产业基地,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万亩,获评“中国花卉苗木之乡”称号。同时,依托武功山、玉皇山、明月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做美做精休闲农业,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使农文旅发展相得益彰。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