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那些藏在细微处的感动。其实,正是这些平凡瞬间,构成了生活最动人的风景。今日起,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江西文明网联合推出《德润赣鄱·发现身边的感动》专栏,旨在讲述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记录那些微小却温暖人心的瞬间。邻里的守望相助、家人的温情关怀、陌生人的善意之举......它们如同冬日暖阳,传递爱与希望。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美好的渴望。诚邀您投稿(邮箱:news@jxwmw.cn)分享感动故事,或留言交流感悟,让我们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社会,让感动成为连接你我心灵的桥梁。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邓望摄影报道:2月26日清晨,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的一座废弃旧厂房前,83岁的史秋菊扛着锄头、冒着寒气来到厂房前的菜园地里开始除草,菜地里的芥菜、菠菜和大白菜青翠欲滴,一片郁郁葱葱。菜地一旁的空地上,88岁老伴易锡梅正抛撒着鸡食,不一会儿群鸡争相啄食。
史秋菊赶到市场卖菜
易锡梅在做家务活
史秋菊正在整理菜园
老两口核计还债情况
谈起这对八旬夫妻的情况,当地干群唏嘘不已。2010年,他们的儿子易宏胜被确诊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016年,易宏胜做换肾手术花费了近50万元手术费。易宏胜治病期间先后花费97万元,向兄弟姐妹以及邻居朋友们借了不少钱,当地政府通过医保、低保等政策报销了38万余元,2020年易宏胜因病去世后,还有42万元借款没有还。
痛失爱子,让易锡梅、史秋菊夫妇俩锥心刺骨。多年来,为了给儿子治病,老两口的积蓄早已被掏空。有人曾担心这笔债务可能“人死债消”,还有的借债人甚至主动提出放弃债务,结果都被老两口坚定地拒绝:“欠债还钱是做人的本分,你们借给我儿子的救命钱,我们一定要还清”。为了不让大家担心,老两口只得把痛苦藏进心里,背地里悄悄地抹眼泪,平时装得像没事一样。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易锡梅和史秋菊从家里搬到了一座废弃的旧厂房,开垦出五六块菜地,养了几十只母鸡,靠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禽来增加收入。史秋菊说,易锡梅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最近常常感冒生病,她就安排老伴待在家里养鸡、洗菜以及做饭时打打下手,开荒种地卖菜等重一点的活全部由她扛下来。
“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有新生意了!”当天上午,易锡梅看见史秋菊提着空篮子从菜市场回来,立即高兴地迎了上去。易锡梅告诉老伴,有人托他们养狗,到了年底再收回去,这门生意又可以给他们增加一点收入。如今,菜园子里种满了芥菜、菠菜、萝卜、大蒜、辣椒等蔬菜,看着蔬菜一天比一天葱郁,易锡梅和史秋菊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
“加上去年还的5万元,已经还了24万元,还欠18万元。老伴,我们要加紧了哦!”午饭过后,老两口从柜子里拿出一叠费用单据和一个账本,账本里记录的是20多位借债人和借款数目,每还完一笔,都会在借债人名字后面备注已还。老两口表示,他们每个月退休金加起来6000多元,通过卖菜卖鸡卖蛋每月赚大概300元,自己的生活开支控制在500元,一年能还上四五万元。
易锡梅和史秋菊的故事被传开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面对各方的捐款捐物,老两口都一一婉拒,他们说:“这些年,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已经够多了,我们有能力靠自己还清这笔债。”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为这对诚信老人点赞:“两位高龄老人替亡子还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还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必修课”。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