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栗县东源乡新益村,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也是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村民眼中的“环保卫士”、困难学子心中的“爱心奶奶”、邻里街坊身边的“知心大姐”。她就是“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最美萍乡人”“萍乡市优秀共产党员”甘梅兰。
作为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77岁的甘梅兰依然“闲不住”,主动担任新益村大耍塘自然组“群众贴心人”,带领该组村民率先完成改水、改房、改厕、改路、村庄绿化等工作,始终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光和热,守护和谐邻里情。
环境治理的“领头羊”
走进新益村,村道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乡风文明淳朴,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尚。
2004年,甘梅兰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义务扫路。清扫村庄道路、打扫小广场……一把扫帚、一个簸箕,甘梅兰一扫就是20年。“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甘梅兰说。看到她步履蹒跚、日复一日地坚持,新益村村民也纷纷被她影响,加入扫路的队伍。如今,在甘梅兰的引领和带动下,新益村有200余名村民加入义务扫路队伍,该村成了东源乡的“生态环境明星村”。
文明风尚的“倡导者”
2004年,甘梅兰担任老年协会主席,带领老年协会中的“银发”朋友用心用情参与政策宣传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积极投身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庄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位于新益村村委会二楼的文化室内,花花绿绿的演出服装挂得满满当当,彩扇、腰鼓、快板等演出道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忙着排练,还把村里的好人好事、新风尚等编排成小节目,准备表演给村里人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据甘梅兰介绍,老年协会的文艺队每年都会参加由县里组织的活动,为推进移风易俗贡献“银发”力量。
帮困助学的“圆梦人”
新益村有个困难学生婷婷(化名),父母早年不幸车祸身亡,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婷婷读小学起,一直到初中、中专,甘梅兰每个学期都资助她生活费,并随着婷婷年龄的增长,资助的生活费也逐渐增加。当婷婷感到困惑时,甘梅兰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她家开导她、鼓励她。“看着她现在越过越好,我真的很高兴。”每每提到婷婷,甘梅兰都会忍不住感慨,因为她一直坚信,婷婷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如今,婷婷已顺利参加工作,逢年过节都会前往甘梅兰家中探望,感谢甘梅兰多年来的资助与鼓励。
2021年,甘梅兰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获得奖金2000元。她将奖金全部捐出,并发动村里的乡贤和村民一同成立助学基金会。截至目前,助学基金会共收到43名爱心人士及企业捐款近7万元,资助80余人。
调解矛盾的“热心肠”
在村子里,每当看见村民在生活中产生一些“小疙瘩”“小摩擦”“小误会”,“热心肠”的甘梅兰总是热心上前,为当事人评理说事。经她调解,不少人握手言和。同村刘氏兄弟因争土地产生纠纷,甘梅兰知情后,多次往返两兄弟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悉心劝解,兄弟俩各退一步,达成和解。“很多人上门来找我做调解,我肯定是乐意的。人家信任你,才会来找你。”提起自己的调解“秘诀”,甘梅兰说,“就是要耐心听、用心记,摆事实、讲道理、动真情,设身处地为他们多想想。”
桑榆未老,银龄生辉。多年来,甘梅兰以无私奉献温暖了许多人的心,用一件件平凡小事,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面对荣誉和夸赞,她总是谦虚地摆摆手:“不值一提,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应邓佳)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