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芦溪县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原则,以繁荣文化事业为立足点,坚持发展全域旅游为基本方向,以壮大文旅产业为重点,充分挖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持续擦亮文旅品牌,推动文旅经济快速复苏增长,深度融合“诗”和“远方”新天地。
在“文旅融合”中
释放消费动能,升腾城市“烟火气”
芦溪县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景区景点保护开发等各个领域,绘制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该县立足辣文化内涵,打造辣文化品牌,创新推出辣文化特色研学产品,举办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南坑麻辣烫美食消费季、敢为人“鲜”·“辣”美芦溪辣文化旅游商贸活动、仙凤三宝园风筝野餐节、赣西野生王国游园会等特色文旅活动,开启一场场“热辣滚烫”的文化旅游盛宴。围绕亲子游、工业文化游和生态康养游,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配合推进凤栖文旅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动时光漫步明清古建博览园项目建设,打造以电瓷博览园、南坑窑下为特色的瓷工业文化旅游产品,依托芦溪山水生态优势打造以玉皇谷为代表的生态康养产品。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做活文旅产业,芦溪县民俗文化街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优质的旅游体验,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进一步升腾起城市的人气和烟火气,让芦溪文旅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在“以文塑旅”中
丰富文化内涵,刷新城市“新名片”
芦溪县,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文脉绵延、诗意盎然的文化之城。
该县深耕人文沃土,在“以文塑旅”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悦读在芦图”系列、文艺公益培训等惠民活动300余场次,极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更加坚实。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馆平台,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芦溪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芦溪县图书馆获得“萍乡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在“以文铸魂”中
精雕历史脉络,延续城市“旧记忆”
在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芦溪县深入挖掘本土非遗的当代价值,着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走近群众身边,让非遗焕发夺目光彩。
坚持推动芦溪非遗“走”出去,参加“幸会龙狮 共享非遗”——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提高本土非遗知晓率。推动芦溪农民画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芦溪农民画、漆画等30余幅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27幅农民画作品亮相海外展览,其中《缩龙庆丰年》《傩》等20幅作品被新西兰远北大区政府收藏。芦溪搓菜制作工艺、廖氏香辛鲜辣辣椒酱制作技艺、枫岭谷富硒九制黄精制作技艺、芦溪县陈氏双色编织技艺等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俊华 曾凯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