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眼神跟着手走,画一个圈回来……”“来,大家挺胸收腹,听好音乐准备开始!”夜幕降临,芦溪县文化馆内灯火通明、歌舞翩跹、乐音飞扬,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县文化馆文艺志愿老师刘辉正在细心地向学员们传授民族舞蹈的要领。
近日,记者在县文化馆民族舞公益培训班现场看到,参加培训的学员跟随老师的节奏舞动着双臂,时而轻柔舒展、时而利落干脆,宛如展翅欲飞的雁群,充满了自由和灵动之美,学员们主动要求“拖堂”更是家常便饭。
学员罗珊在课堂结束后开心地说:“大家平时主要是从网上学习舞蹈,动作也不标准,现在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来教大家上课,无论是从手位、卡点,还是肢体协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道,民族舞公益培训的招生公告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纷纷报名抢课,原计划招收35名学员的名额,没想到开课实际到场群众远超计划,人数达到了60余人并持续“爆棚”……
据了解,今年以来,芦溪县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公益课堂为载体,推出了非遗农民画、书法、国画、民族舞、电子琴、合唱、古筝等27门公益课程,让文艺爱好者过足“文艺瘾”,充足“精神电”。这些课程一经推出就深得人心,全年累计开展27期,受益学员近2000人次。
每期公益艺术培训班结束后,许多学员都能独立弹奏一首曲子、吹奏一首歌、跳一支舞、画一幅画,收获满满。不仅如此,县文化馆通过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演等形式,为学员提供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让普通群众实现从“观众”到“主角”的转变。
“我们不仅注重课堂的学习,还鼓励学员走出去参加进社区、进乡村文化惠民公益性的演出,一方面是把学员的所学运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另一方面也是展示文化惠民的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丰富艺术培训门类,提升艺术培训品质,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文化芦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敖霞表示。
以文化惠民之“实”,为群众幸福添“彩”。县文化馆作为全县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响应不同年龄、不同背景民众的需求,从丰富的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公益课,到多样化的群众性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再到非遗的广泛展演展示以及特色文化作品成果展等,每一项举措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滋润民众精神世界的文化江河,犹如春风化雨般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张梦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