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而是推进产业链再造与升级,立足优势传统产业向新延伸,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而承接产业转移,也不是一“接”了之,重点要看能否把产业“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
开发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窗口,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全省各开发区立足区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做法如何?成效怎样?各地纷纷与发达省市共建“飞地园区”“区中园”,推动产业集群驶入“快车道”。
赣湘合作产业园。
如何接稳?打造产业“全链条”
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领头雁”作用。近年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西,也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分到了蛋糕。如何接稳优质产业?江西省为各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鼓励各设区市与发达省市共建“飞地园区”“区中园”,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国际产业合作园;鼓励各设区市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异地招商项目落户共享机制和激励措施……
华勤电子、龙旗信息、赣州同兴达、吉安博硕科技等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入驻江西;依托宜春市锂资源优势,引进一大批动力电池及关联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6家企业已落户江西……这些都体现了江西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但值得注意的是,承接产业转移“接”的不只是现有资源要素,也不仅仅是传统产业的简单搬迁和政策性合作,而是要在“旧”的基础上形成“新”要素,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升级”。将要素资源变为优势资本,接续推动新技术的接入、新产业的落地,打造产业“全链条”,构建集群“新高地”,保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同步进行,实现在一转一接中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
怎样留住?从“相邻”到“互融”
打造适合企业成长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转移项目“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关键,各地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
走进位于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的萍乡市联锦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锦成科技),上百条机械化生产线正在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下开足马力、高速运转,一幅如火如荼的生产景象呈现在眼前。
联锦成科技作为上栗县电子电路的链主型企业,由深圳市联锦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主要生产高层次、高精密度线路板等产品的5G通信电源电子科技园。
“乘着湘赣边区域合作战略的东风,我们在去年完成了第二条生产线的安装投产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条生产线的安装,公司的产能实现了翻番。”该公司总经理张亚会说。
联锦成科技只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栗县充分发挥赣湘合作主力军、桥头堡作用,主动对接融入长株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项目合作、生态环境共治……湘赣边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邻”变“融”:立足资源优势,梯度有序推进区域协同合作——
“我们公司是2022年签约投产的,现在已成了国内首家年销售过亿元的日用陶瓷电商企业。”江西嘉沃家居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嘉沃”)负责人是一名来自湖南的客商,他向记者说明了来赣投资的原因,“湘东地处景德镇和醴陵之间,既能够融合景德镇陶瓷的传统技艺,又方便借鉴醴陵陶瓷的先进经验。”
记者了解到,江西嘉沃作为湘东区推进湘赣产业合作的典型项目,从最初投资5亿元建设,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已建设成为日产10万件陶瓷的大型工厂,日用陶瓷电商销售在国内稳居第一,展示出了产业转移合作下的“湘东速度”。
另一边,作为江西“东门户”的上饶凭借“沿海腹地、内地前沿”的地理优势,省内外双向发力,外设立重点实验室、“科研飞地”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内设立“产业飞地”科技合作产业园,加速打造江西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位于上饶经开区马鞍山片区的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占地面积1300多亩,相当于122个标准化足球场,平均每天下线超过350万片光伏电池片。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行业集成度最高、流程高度整合的光伏项目。”工厂组件负责人介绍,2023年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实现年度销量超过75GW,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为15%。
此外,作为江西“南大门”的赣州市,同样走在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赣州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飞地经济”,聚焦构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链的“2+N”产业体系;南康区在对接格力电器智能制造项目的基础上,推动“家具+家电+家装”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全链条”。
…………
怎么发展好?以“转移”促“升级”
“前阵子,我们对腔内微创手术的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完成了迭代升级,目前已达到4K超高清荧光成像。多亏市里建立的‘双向飞地’项目,才让我们的科研创新成果更快地落地生根。”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的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设备研发硬件组的周组长欣喜地说道。
从作为唯一特邀城市参加“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到与上海市松江区、徐汇区陆续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到如今依托“双向飞地”建立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上饶市构建了一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据了解,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饶)创新协同中心已有上海凌鹊卫星、卫链遨天、揽月征途等8家企业确定入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饶)科技合作产业园已有上海海优威新材料、上海亥博粘胶材料等20余家企业完成落户;共设立驻长三角人才工作联络站19家,实现江浙沪地区全覆盖;新设立聚真科技(上海)等22个“人才飞地”,累计引进长三角地区1000余名高端人才来此创新创业。
“飞地园区”的合作模式在萍乡也开了花并结了果——
近年来,萍乡市积极谋划合作园区协同发展,重点打造上栗—浏阳、湘东—醴陵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成赣湘工业大道、赣西国际港、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5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基础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工业陶瓷等产业集群。此外,该市积极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成果转化区,探索“研发在长株潭、基地在萍乡”的技术协作模式,建成萍乡(长沙)“飞地”科创中心,已然成为承接湘赣两省产业合作的“先行区”和“桥头堡”。
一“接”一“转”之间,不仅是一场满怀激情的“双向奔赴”,更是一场互利共赢的精诚合作。
文/图 邱素凡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远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