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薇薇、通讯员黄腾飞)11月30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两省首个协同立法项目圆满完成,开启跨省生态保护的新探索。
《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是两省协同立法的首次尝试,也是全国首部跨省设区市法规文本相同的地方性法规。
萍水河(渌水)主河道长158.66公里,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金鱼石流入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境内(株洲境内称渌水)。随着萍水河(渌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显现,流域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多元利益冲突较为激烈。2019年,赣湘两省签订《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渌水流域上下游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开启赣湘“对赌”治理河流的先河。江西萍乡先后投入30余亿元开展萍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确保了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给予了江西生态补偿资金。
2021年10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共筑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为协同守护好一河清水,顺应萍水河(渌水)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萍乡、株洲协同立法制定萍水河(渌水)保护条例提上议事日程。2022年7月,江西、湖南两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协同立法工作交流会,决定赣湘携手就萍水河(渌水)保护开展协同立法。自2022年10月起,萍株两地开启了紧密型、全过程协同的立法模式,聚焦萍水河(渌水)保护需要两地携手解决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研,形成13个方面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
这是两省首次进行协同立法的实践探索,在两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指导下,《条例》制定过程中,先后召开3次跨省协调领导小组会议、10次跨省专班双组长会议、5次工作交流会,采纳各部门建议468条,修改草案68次,逐步探索形成同步立项、共同调研、共同起草,形成共同的法规草案,同步审议、同步实施、同步宣传、同步开展监督全过程的“八同”立法模式。
突出区域协作是此次协同立法的实践成果,也是最大的亮点。《条例》共16条,就跨区域协作探索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航道协同、联动执法、应急联动、联合巡河、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解决了协同保护“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关键问题,构建起流域共抓大保护的新格局,为加强萍水河(渌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同时也为两地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立法模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