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刘崇玲报道:近年来,在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龙山乡的面貌呈现出可喜变化,实现了“里子”“面子”双提升。今年春节,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家乡变了”的赞叹声。
村容村貌换新颜
“我记得早些年一提起要回乡过年,我老婆就不太乐意,那时候村里路面还是凹凸不平,一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简直下不了脚,短短几年,我怎么也没想到,平坦的柏油路已经通到了家门口。”从广州返乡过年的谭文敏谈及近些年家乡的变化,言语中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近年来,万龙山乡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面开展“四拆四清”“五美”建设行动,大力实施景村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各村(居)实现旧貌换新颜。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宽敞的柏油马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承载起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域旅游遍开花
“以前想带我女儿回老家住上几天都靠哄,她总说家里无聊,没地方玩儿。今年听说家里面新搞了个龙溪秘境景区,说是拍照很出片,居然主动要求我带她早点回来体验打卡。”从外地回龙上村老家过年的村民刘绍平笑着跟大家说。
近年来,万龙山乡强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打造了龙溪秘境、竹海槽下两个网红景区,创成白鹭苑、龙溪谷两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荣获“江西魅力乡镇”、2022年“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2022年“江西避寒养生福地”等系列荣誉,开创了“春可品茗赏花、夏可漂流避暑、秋可登高望远、冬可养生泡泉”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乡风文明润人心
“之前一回家过年,到处是喝不完的酒席、随不完的礼,回来待个6、7天,有一半时间在喝酒,都没时间陪家人。不过,自从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之后,我发现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明显减少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多方便,既省下了钱,又节约了时间。”从河北返乡过年的茅店村村民周启生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万龙山乡坚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理念,将积分制运用到村级管理中,创新“积分商城”,选树先进典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建立农户“红黑榜”,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民兵连长、初心志愿岗志愿者、义务巡逻员作用,依托周岐故居等红色资源,涵养文明家风,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明新风的熏陶,乡村善治步履铿锵,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如今,走在万龙山乡,处处空气清新,道路干净整洁,青山绿水相依,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越来越多的游子选择扎根故土,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愁不再漂泊。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