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娅
“上栗工业园晋位至全省第26名并首次进入省级工业园前十,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7.9%,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彰显了转型发展成果。我们将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发展全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不遗余力创新社会治理,以推进‘五县’建设的新气象、新成效,展现上栗融入‘六个江西’建设、助力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新担当、新作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上栗县委书记利军信心满满、话语铿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全市产业转型“排头兵”、赣湘合作“主阵地”,上栗县锚定打造“全国知名电子电路产业聚集区”目标,投入80亿元推进赣湘合作产业园建设,举全县之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电子电路)首位产业,吸引40余家湘企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0.4%;加快推进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出台“花炮十条”,140余家企业完成国标改造提升,推动县域总体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发展后劲更足,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栗县以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设立1100万元科创基金,制定18项具体政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获批组建全省印制电路板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国资国企、工业园区体制创新,成功参与佳禾定增投股,制定“1+3”企业改革方案,推动国资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迈出关键步伐,上栗工业园获评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园区。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引进“赣湘云”大数据中心项目,计划今年12月底上线,强劲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政府+营商环境”建设,完善“政企早餐会”“百企评部门”“企业特派员”工作机制,打造了“栗即办”政务服务体系和“栗即享”惠企政策兑现平台,连续两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先进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栗县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推进流源水库、职业教育园、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北街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持续开展“幸福上栗”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纵深开展“零点行动”“午夜行动”,铁腕打击各领域非法生产,实现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连续四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上栗县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展红旗(模范)党组织创评,全面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活动,创新推出“贴心网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贴心网格员在重要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累计办理群众诉求2600余条,群众满意度98%。“下一步,我县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收集体系、诉求处置体系、工作考评体系,加快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深走实。”利军说道。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