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洁
“出水了!出水了!你们真是‘及时雨’,解决了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的用水难题。”近日,上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难掩内心的激动,向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水文地质勘查院院长童钰表示感谢。今年夏旱连秋旱,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原储水池已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受上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委托,水文地质勘查院抗旱找水突击队立即行动,通过缜密的现场勘探和水文地质分析,队员们用不到两天的时间,成功找到地下水源。这是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服务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由原九0一地质大队和原二二六地质队整合组建而成,下设地质勘查院、钻探工程院、生态文明院、水文地质勘查院、工程勘察院、测绘工程院等,成为一支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服务保障工作的综合性地勘队伍。第四地质大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挥所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主动融入和服务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在矿产资源特别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城乡建设、技术服务等领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贡献地质力量。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江西省的重要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业基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服务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地质找矿”的矿业发展方向,加强含锂瓷石、钴矿化石英砂岩、石墨等矿产的地质勘查。今年8月26日,市政府与省地质局签订地质找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我市地质找矿大会战序幕。“目前,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找矿专班,编制了萍乡市含锂瓷石矿实施方案,按照战略合作协议逐步推进。”地质勘查院负责人谢玉江介绍,锂电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他们将全力以赴当好此次地质找矿大会战的“主力军”。
“这块试验区试种的玉米、甜瓜、毛豆、豆角等农作物,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终于成功了,即将在这片矿山上大面积种植。”在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明塘村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项目工地上,项目经理胡万里信心满满地说。让废弃矿山“变身”生态农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项目开展以来,从搜集资料到实地勘查、从测绘测量到分析研究、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队员们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项目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推进,各小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彼此鼓励,憋住一口气、拧成一股绳,针对存在不同地质环境问题的矿山采取不同的修复治理方法,通过系统的治理措施实现全面修复目标。预计今年年底,该项目将全面完工,一幅矿山绿、生活美、百姓笑的画面将徐徐展开。
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新的使命与担当。第四地质大队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过去“地质找矿”为主,转变为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资源能源安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方向,高质量推动地质工作数字化。“目前,武功山数字景区建模项目已经完成,金顶、云顶、玻璃栈道、中庵等人流量较为集中的景区都已纳入数字化管理,让游客真正享受便捷、高效、畅快的游玩体验。”第四地质大队测绘工程院总工程师胡文介绍,“智慧景区”是未来旅游景区的发展之路,是提升景区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此项目利用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采用天地融合技术,为武功山景区的发展增添“智慧”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