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伟、钱婕
萍乡虽是区域小市、人口小市,但近年来立足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之地,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深入推进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完善城市布局、挖掘城市文化、美化城市环境,正朝着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的魅力城市迈进。
近日,《新建长沙至赣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该项目拟途经上栗、萍乡城区、芦溪、莲花,与沪昆高铁形成十字交叉,标志着萍乡将成为高铁枢纽城市。
去年12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湘赣边区域深化改革、深度合作迎来重大历史机遇。萍乡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来萍乡干事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工业不断升级
“萍乡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当然是她的活力了。”100多年前,萍乡敢为人先,吸引众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在这里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探索、中国工运的伟大实践。100年后,面临资源枯竭的萍乡扛起重塑工业重镇辉煌的重担,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萍乡深深地扎下根。截至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达13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比增长20.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3%。
交通兴,则城市兴。随着“一纵一横”双十字综合运输通道的构建,以沪昆高铁、长赣高铁、沪昆高速、上莲高速为骨架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萍乡也将成为湘赣边区域交通枢纽。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萍乡市123出行交通圈”和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目标,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也将照进现实。
消费持续繁荣
夜幕降临,游客吹着和煦晚风,悠闲漫步在“夜经济”示范街区南正街。湘东区白竺乡桐花谷景区,别具特色的马术俱乐部、亲子哎马乐园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在市区,市图书馆、鳌洲书院面向市民的公益文化讲座内容丰富;安源大剧院经常有高品质的演出活动;篮球、网球等体育场所分布在城区各处,满足市民所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加快繁荣商贸消费,让市民休闲娱乐不用去远方,吃喝玩乐就在萍乡。
推进全域旅游。充分挖掘萍乡丰富的“红、古、绿、工”旅游资源,推动重点景区提质升级,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云中草原、户外天堂”发展定位,全力推进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天然氧吧和世界地质公园;围绕“红色资源为血脉、工业遗存为骨架、安源精神为灵魂”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安源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康养、研学等旅游新业态,推进一批4A级景区和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建设,进一步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繁荣商贸消费。推动商贸品牌建设,巩固提升商贸物流、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夜间经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消费潜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启动市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电商集聚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绿色遍布城乡
“煤城变美城,连阳光都是新鲜的,连空气都是浪漫的。”如今,萍乡这座工矿城市已经洗尽铅华,尽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江南气质。
从2015年开始,我市建立“山、水、林、田、湖、城”空间管制格局,保护全域生态本底。如今的中心城区,城市绿道串起百姓休闲健身的“绿色长廊”,街头绿地公园扮靓58平方公里的市区。我市从2014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到2018年9月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共投入73亿元完善四大创森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7%。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4%,较2016年的72.6%上升17.8%,优良天数较2016年的266天增加了64天,空气质量呈明显好转趋势,“萍乡蓝”成为“常态蓝”。
城市因爱而生机勃勃,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又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自2020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后,我市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2021年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12个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列全国地级城市第四名。一座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已然筑起。
这样的城市怎能让人不爱,怎能让人不想安家在此?萍乡,一座能把你留下来的城市,一个值得你安家的城市。11月4日,2022萍乡第8届房博会将在秋收起义广场举行,期待与您一起共赴美好生活,勾勒更加丰盈的未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