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薇薇)全市“综合评价”评分99.13%、“帮扶准确度及满意度”评分98.5%、建档户结对帮扶覆盖率和一年内帮扶救助覆盖率达100%、全市总体评分和6个评估单元评分均达到优秀等级,在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双重”大考中,我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萍乡作为传统老工矿城市,困难职工人数在全省设区市中最多。2017年以来,我市各级工会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紧扣困难职工识别、施策、退出等关键环节,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至今,已帮助1.3万户城镇困难职工顺利解困脱困。
市总工会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列为工会重点推进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成立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小组,下发相关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实现工会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帮扶干部上门走访、宣讲政策、精准帮扶、解决问题,确保帮扶取得实效。
根据精准建档的要求,全市工会干部逐户排查,对照困难职工认定标准,对在档困难职工全部重新识别,做到“四个清楚”。各级工会借助各方平台,整合资源,主动与民政、国土、交警、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接,对困难职工家庭的房产、车辆、工商、税务及帮扶救助信息等情况一一进行核实,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有效避免帮扶救助资金使用风险。对全部在档的困难职工档案资料“扫一遍”,及时修正补充相关数据,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打下扎实基础。
在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做好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工会帮扶、就业支持、助学帮扶、医疗救助等解困脱困有关措施,并根据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注重在长效帮扶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品牌活动,创新活动方式,用多元化手段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的现实困难。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4678户困难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407.07万元,为717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238.12万元。举办面向困难职工的中式面点、月嫂家政、电子生产、金属冶炼等各类技能培训班6期,共有257名下岗、待岗、转岗的职工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展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市、县(区)两级工会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8场就业创业援助招聘会,参加职工500余人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用足用好各级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对在档困难职工进行生活、医疗、助学专项帮扶,平均每户困难职工家庭年救助标准达到5600元。免费为精准识别的困难职工赠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险每人每份105元,增强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开展“送健康”行动,组织困难职工免费进行常规健康体检,防止困难职工因病因伤导致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全面推进工会“职工普惠卡”的发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困难职工办理带有会员识别、金融理财、消费优惠、工会服务内容的工会会员普惠服务卡,让他们及时享受到购物方面的优惠和工会有关服务。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