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闁告ê鐏濈粩鍫曞礌閿燂拷闁挎冻鎷�闁稿繘浜跺ḿ姘跺春閿燂拷 | 閺夆晜绋栭幖锟� | 闁告艾顦伴幐锟� | 闁告顨呴幃锟� | 婵﹢鏅查幈锟� | 闁告顨嗗Σ宥夊储閿燂拷 | 濞戞挸娲╁ù锟� | 閻庣懓顦粻锟� | 闁哄倹婢樼紓锟� | 婵ê鎲¢弻锟�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好人圈
“他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 ——追记“五陂好人”彭法庭
2021-01-12 13:08:35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肖文忠    作者:龚婷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QQ爆料:1642308157  短信(微信)爆料:13767890011

  记者龚婷

  “彭老生前热心公益,我们这条路就是他牵头修的”“彭老以前最喜欢坐在这个路口‘作报告’了,他给我们讲时事讲政策,大家都叫他‘街长’”……

  在五陂下垦殖场红旗分场,提起曾获评“五陂好人”的彭法庭,街坊们纷纷回忆起他做过的好事。“他确实是个好人。”这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

  这位被誉为“好人”的已故老人,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历任安源区副区长、安源镇镇长、高坑镇副镇长等职务。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他,耿直善良、热情实干,兢兢业业几十年,经常戴着一顶草帽下乡,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在任期间,他重视教育,参与创办了安源中学,并任首任校长。退休后,他热心公益,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扶贫济困和公益事业,去年国庆期间去世时几乎没给子女留下任何财物。

  “要不是彭老,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房。”今年62岁的吴汝兴是彭法庭的邻居。但在彭法庭的儿女看来,他更像是彭法庭特别“看重”的一个儿子。言谈中,吴汝兴对彭法庭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从18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吴汝兴就在煤矿从事井下采煤工作。多年的一线采煤经历让他落下了矽肺病,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生活拮据,年久失修的房屋成了危房。2012年冬,彭法庭担心下雪会把吴汝兴家的土砖房压塌,便让吴汝兴带着孩子从老屋里搬出来,联系敬老院让他们暂住。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帮他建起了一层砖混结构的新房。看到吴汝兴因病不能继续工作,彭老还拿出几千元帮他买社保。“彭老什么都替我着想,对我比亲人还亲。”在彭法庭老屋的院子里,吴汝兴看着门前两棵水杉说,“他自己平常生活很节俭,但对人特别大方,建房、买社保、平常接济,光是对我们家的帮扶总共就有1万多元。每到过年的时候,他还经常自己掏钱买慰问品,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他的品格就像这两棵水杉一样,正直,高尚。”

  如今,吴汝兴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每月领到了退休工资,房屋拆迁后也购置了新房,但他仍然租住在红旗分场。因为这里是他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家,也是让他感到熟悉又温暖的地方。

  在吴汝兴和邻居们的眼里,彭法庭是一个闲不住的热心人。8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张罗着打井、修路等公益事业。村里的一条水泥路就是10多年前彭法庭牵头修建的。当时,这条三四十户人家的出入路还是一条窄窄的泥土路,仅能过自行车,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为方便村民出行,年逾八旬的彭法庭与当地一位办企业的乡邻一起,倡议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泥土路拓宽,建成能通小汽车的水泥路。彭法庭带头捐款,并天天守在工地上,带领大家把水泥路修通。

  除了牵头修路、打井,彭法庭还担任了乡邻们的“义务调解员”。村里的乡邻遇到什么难事或发生什么矛盾,都会来求助或请他评理,他的家成了“调解委员会”。不管是家庭矛盾、邻里不眭,还是请求帮助的,彭法庭总是耐心调解,热心相助。有一位老教师,因待遇不公远道而来向他求助,希望他能帮忙呼吁。他二话不说,立即应承下来,帮他打报告呈交相关部门,并四处奔走。最后老教师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他听到这一喜讯,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连连说:“这就好,这就好。”

  “其实我父亲自己也有一个心结,一直未能释怀。”彭法庭的女儿彭解萍告诉记者,“他的档案里有10来年的履历空缺,导致他的收入待遇下降。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去麻烦过党组织。”

  在彭解萍眼中,父亲彭法庭有四心:对党忠心,对人民有爱心,对父母长辈有孝心,对困难群众有善心。“一直到90多岁高龄,父亲都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学习宣传党的政策。两个女婿没及时交党费,父亲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他们,要求他们重视自己的政治生命。”彭解萍回忆道,“父亲的三叔无儿无女,父亲就把他当亲爹一样养老送终。”

  对于父亲没给儿女留下什么物质遗产,彭法庭的儿女们表示能理解。“父亲不喝酒不打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他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他的工资除了自己的生活支出外,基本上都用来做好事了。”彭解萍红着眼圈哽咽着说,“虽然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正直善良的品格就是给我们的最好的遗产。”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