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洁婷
今年以来,东源乡充分聚焦贫困人口精准施策,持续有力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打造群众增收“聚宝盆”,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就业扶贫激活“一池春水”
今年61岁的甘桂福是新益村芦毛塘人,他在村上光伏发电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如今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为村里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的太好了!”
就业扶贫是推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最有力的手段。该乡多措并举,积极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稳岗不丢岗、转业不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定期摸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充分了解其动态。结合各村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有就业意愿、责任心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道路保洁等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共有135个公益性岗位,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92人次,每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及交通补贴。
产业扶贫“输血”又“造血”
宫江村一方山水水库养鱼、新益养蚕基地、楼下冰糖柚人参果和生猪养殖基地……这些产业“造血”富民,产业年产值约15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户。
产业扶贫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该乡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2020年,全乡共有扶贫项目38个,项目全部完工,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群众受益明显。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5.72万元,获批扶贫小额信贷15户33万元。积极宣传各种产业扶持政策,努力提升带贫益贫效果。通过发展养殖业,宫江村何成、楼下村何雪花等典型代表均已脱贫致富。筛选出5个优质合作社,将30户“三类人员”与合作社实现利益联结,已发放分红7万余元。3个贫困村利用光伏发电产业,已开发22个公益性岗位,确保了80%以上收入用于贫困户和边缘户增收。
编织消费扶贫“幸福网”
近期,在东源乡的机关食堂陆续出现了很多“土菜”,新鲜的鱼肉、辣椒炒土猪肉、鸭肉……这些菜都是东源乡产业扶贫项目及贫困户养殖业的成果。“通过扶贫农产品购销,不仅拓展销售了扶贫农产品,也让大家吃到了放心菜,一举两得。”该乡扶贫站工作人员说道。
该乡在全县各乡镇中创新建设第一家扶贫农产品购销中心,与学校、医院、机关等食堂、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机关干部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扶贫合作社、散户贫困户与市场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与此同时,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参加产品展销、爱心接力购、微信朋友圈、申请扶贫产品认证等方式,积极拓展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达成交易约40万元。
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该乡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底。
该乡对3户无劳动力的未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给予疫情期间生活补助1000元/户,保障疫情期间正常生活。动态监测“三类人员”等重点人群,今年已新增低保39人、提标18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553人享受低保、10人享受五保、208人享受残疾“两项补贴”、16户享受无障碍改造政策。截至11月,共发放低保金209.66万元、五保金6.12万元、“两项补贴”金18.89万元、临时救助金2.2万元。汛期期间,通过统筹保险、应急等力量发放受灾补助6.16万元,帮助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灾情损失。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