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廖洁婷报道:今年来,上栗县东源乡充分聚焦贫困人口精准施策,持续有力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就业扶贫激活“一池春水”
今年61岁的甘桂福是新益村芦毛塘人,他是在村上光伏发电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以前因为年龄大了,也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看哪里有小手工活计赚一点手工费,领取低保。如今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为村上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的是非常感谢党委政府!”。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推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最有力的手段。鉴于今年疫情,该乡多措并举,积极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稳岗不丢岗、转业不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激活全乡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
定期摸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充分了解其动态。结合各村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有就业意愿、责任心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道路保洁、河道清理、护林防火、图书管理等工作,疫情期间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不仅让贫困户参与到本村公共事业发展、疫情防控中,更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全乡共有135个公益性岗位。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92人次,每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交通补贴189人共计7.59万元。
产业扶贫“输血”又“造血”
产业扶贫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既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又能全面提升脱贫群众的脱贫质量和稳定性。该乡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2020年全乡共有扶贫项目38个,金额319.6552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全部完工,资金全部拨付到位,人民群众受益明显。
宫江村一方山水水库养鱼、新益养蚕基地、楼下冰糖柚人参果、生猪养殖基地等,这些产业“造血”富民,产业年产值约15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户。该乡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5.721万元,获批扶贫小额信贷15户33万元。积极宣传各种产业扶持政策,努力提升带贫益贫效果。通过发展养殖业,宫江村何成、楼下村何雪花等典型代表均已脱贫致富,何成还被评选为县“最美脱贫人”,在全县各乡镇巡回宣讲其脱贫致富经。筛选出5个优质合作社,将30户“三类人员”与合作社实现利益联结,并已发放分红7万余元。3个贫困村利用光伏发电产业,已开发22个公益岗位(临时公益性岗位10个),发放工资约5万元,确保了80%以上收入用于贫困户和边缘户增收。
编织消费扶贫“幸福网”
近期,陆续在东源乡的机关食堂出现了很多“土菜”,新鲜的鱼肉、辣椒炒土猪肉、鸭肉……这些菜都是东源乡产业扶贫项目及贫困户养殖业的甜美成果。“通过扶贫农产品购销,不仅拓展销售了扶贫农产品,也让大家吃到了放心菜,一举两得。”该乡扶贫站工作人员说道。
该乡在全县各乡镇中创新建设第一家扶贫农产品购销中心,与学校、医院、机关等食堂、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机关干部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扶贫合作社和散户贫困户与市场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与此同时,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参加产品展销、爱心接力购、微信朋友圈、申请扶贫产品认证等方式积极拓展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达成交易约40万元。
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该乡坚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
对3户无劳动力的未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给予疫情期间生活补助1000元/户,保障疫情期间正常生活。动态监测“三类人员”等重点人群,今年已新增低保39人、提标18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553人享受低保、10人享受五保,208人享受残疾“两项补贴”,16户享受无障碍改造政策。截至11月共发放低保金209.66万元、五保金6.12万元、“两项补贴”金18.89万元,临时救助金2.2万元。汛期期间,通过统筹保险、应急等力量发放受灾补助6.16万元,帮助62户建档立卡户减少灾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