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文化萍乡  >  文化要闻
刘型与黄洋界保卫战
2020-04-05 22:42:27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陈成    作者:吴昌荣、吴舟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投稿邮箱:djwpxfz@163.com

井冈山黄洋界炮台

  吴昌荣、吴舟

  刘型,1906年3月出生于萍乡市一个佃农家庭,幼时家境贫寒,19岁以优等成绩考入萍乡中学,在此期间,思想进步较快,并参与组织互助社。20岁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时,就参加讨伐夏斗寅的战斗,顽强拼搏,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的他带着萍醴游击营共80多人奔赴井冈山,找到日夜盼望的毛委员。

  刘型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指战员之一。1928年8月,国民党湘赣两省敌人欲利用“八月失败”对井冈山根据地造成的困难局面,并趁红四军主力远在湖南桂东兵力空虚之机,企图调集力量,乘虚而入,对根据地发动“会剿”。

  井冈山根据地领导知晓敌情后,第一时间召集刘型等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粉碎敌人进攻的对策。会议上统一思想,形成决议:集中力量坚守五大哨口,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将守山主力放在黄洋界哨口。团长朱云卿命令驻守在永新西南山区的三十一团一营营长陈毅安留下第二连在永新牵制敌人,率其余部队火速赶回井冈山待命,对付已逼近我军军事根据地北面的湘赣敌军;由王佐率三十二团第二营,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守卫其他4个哨口;袁文才率三十二团第一营在山下骚扰敌军;特委机关则在山上发动各区、乡群众准备作战物资,削竹钉,送水送饭,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刘型时任一连党代表,在上级指挥下,于8月29日带领第一连,扼守黄洋界哨口,进行正面防御,第三连作为预备队。战前,他整合各方力量,做好应战准备工作。组织指战员和赤卫队、暴动队员们一起连夜赶赴哨口,迅速进入各自的阵地,做好加固工事的准备;根据地内的妇女们组织支前队,负责送水送饭,看护伤员;农民们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向各个哨口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儿童团也担负起站岗放哨的任务。红四军宣传队也上了黄洋界,准备在火线上向敌军喊话。大小五井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平均每人超额完成削制200枚竹钉的任务,并全部运到黄洋界哨口上。经过一夜的战前准备,每个工事前沿防线都得到进一步加固,全体军民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准备痛击敌军。

  8月30日清晨,黄洋界上浓雾缭绕,几米之外便不见任何东西,山下的敌军也不敢贸然进攻。时至8时左右,云雾散去,这时湘敌吴尚部的三个团首先由大陇方向向黄洋界哨口发起攻击。敌人开到山脚下后,就疯狂地向哨口西侧工事一阵射击,接着便攻上山来。当敌人进入红军哨口第一道竹钉防线时,刘型即指挥红军战士朝敌军一齐射击。这一阵猛射,打得敌军乱作一团,慌不识途,山路狭窄,赶忙朝小路两旁逃命,却正好踩上那一排排被杂草盖着的竹钉,有的刺上脚跟,有的刺穿脚板,疼痛难忍,狼嚎鬼叫,一派狼狈相。这时,红军战士又一排子弹射出,隐蔽在各个山头上的赤卫队、暴动队同时用单响枪、鸟枪、土制手榴弹向敌人还击。敌人无力再向前推进,只好败下山去。就这样,敌人的第一次攻击被井冈山军民打退。接着,又连续打退敌军的第二、第三次冲锋。激烈的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

  下午4时许,敌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又一次向黄洋界哨口发起猛攻,这次出动的兵力比红军多十几倍。当敌军进入红军有效射程内,红军战士一阵射击过后,刘型在哨口工事上指挥群众将石头、木头一齐向山下砸去,第四道防线上的滚术擂石也如山崩地裂般向敌人飞去;群众在爆油桶里点燃了鞭炮,“哒、哒、哒”如同一挺挺机关枪怒射的声响;隐蔽在各个山头上的妇女会、儿童团、暴动队等众多群众,有的摇旗,有的吹号,“杀呀!”“冲啊!”巨大的吼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敌军不知红军虚实,一时间,不知所措,胆战心惊,退下山去。就在这时,几名红军迫击炮炮手将炮口对准敌军设在源头村腰子坑指挥所的方位,连放3发炮弹。其中一颗正好落在腰子坑,在敌军指挥所里“轰隆”一声爆炸了!顿时,敌军失去了指挥中心,更是惊恐万状,不知所措。山上,机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既有许许多多的红旗,更有满山遍野怒吼的人群,炮声也响了,敌军误以为毛泽东、朱德已率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便不敢再贸然进攻,急忙命令向后撤退,沿途又遭到宁冈地方武装的袭击,于是,湘敌连夜逃回湖南酃县去了。

  赣敌工均部一个团的兵力,正准备经宁冈茅坪进攻黄洋界。走到半路,突然听到湘军三个团已从源头败退的消息,也不敢再前进,立即掉转头,退回永新。就这样,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第二次“会剿”井冈山的企图,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泽东后来赶回根据地,听取战况汇报后很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篇《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借黄洋界的天险,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最终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次战斗的胜利,使得红四军主力得以重回井冈山,得到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根据地建设的多方面进行经验与教训总结,从而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斗争推向纵深。

  黄洋界地形险要。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在工事前方构筑五道防线,是行动成功的重要因素。毛泽东也曾说黄洋界是天险。战斗中,敌军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一道坚固的竹篱笆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拔出一部分,继续往上爬,当滚石如天崩地裂一般滚下时,敌军都往路旁草丛乱跑,又踩上了尖刀般的竹钉,痛得乱叫。

  我军在强敌面前英勇善战。此次作战,敌我装备、数量差距较大,但在作战中,我军奋勇作战,并且准确地将一发迫击炮弹击中敌指挥所,这也导致敌人误以为是红军主力回到了山上,仓皇逃跑。

  充分发动了群众。根据地的妇女们、农民们、儿童团发挥后备力量中坚作用,军民一心,并肩作战,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