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鍘垮競鍖�锛�鍏遍潚鍩� | 杩涜搐 | 鍚夋按 | 鍗楀悍 | 姘镐慨 | 鍗楁槍鍘� | 涓囪浇 | 瀹変箟 | 鏂板缓 | 姘告柊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文化萍乡  >  文化要闻
萍乡正本女学:引领晚清时期江西兴办女学风气之先
2020-04-05 22:42:00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叶依    作者:柳习文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投稿邮箱:djwpxfz@163.com
  柳习文

  萍乡作为“赣西文化堡垒”和“硕儒鸿生之地”,与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不无关系。萍乡作为洋务运动中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06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之后,在萍邑士绅兴办新学的同时,1907年夏率先在江西自主创办女学——正本女学,引领全省兴办女学风气之先。

  1907年夏,在日本留学的钟震川、黄序鹓回到萍乡,见全县无女学,决心创办女学。在萍乡县劝学所所长周绍濂(上栗县长平乡人)的支持下,历时3个月筹备,于8月20日试办开学,初名“正本女学堂”,校名出自蔡元培“正本清源,自女学堂始”之主张。

  正本女学初设师范、工艺两科,工艺科两年毕业,师范科四年毕业,校舍地址为县城劝贤堂,成为江西省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

  萍乡正本女学一经创办,新闻界相继予以报道:1907年第14期《直隶教育杂志》、上海《竞业旬报》1908年第27期分别刊登了“萍乡创设女学”和“萍乡正本女学堂的发达”的消息。

  民国著名政治人物、经济学家、萍乡人黄序鹓于1933年在《钟烈士震川传》中记载:“丁未夏,烈士及余自日京暑假归萍,创办正本女学,三月而成,江西之有女学始此。”

  萍乡正本女学堂首任监督(校长)是醴陵王国昌女士,系日本东京实践女学校工艺科毕业生(时年27岁),教习为长沙王勚(时年46岁,东京实践女学校女子工艺科毕业)和善化刘兰和女士,教员为长沙郑某等。1908年7月24日,萍乡正本女学正式开学有新旧学生60余人。该学堂的兴办得到了喻兆藩、李有桇、宋藻文等30余名萍乡学界士绅,以及叶春荫堂、文启佑堂、顺兴和等商家以及萍醴公益社、留东(京)萍学会的捐资赞助。

  1910年,萍乡正本女学首届工艺科10名学生毕业,毕业摄影照刊登在上海《教育杂志》1910年第2卷第12期上。1913年,正本女学改设师范讲习班和预科,当时校长为李观。李观是护理两江总督、萍乡李有棻次女,时年30岁,萍乡晚清女诗人,著有《漱芳轩诗词合钞》。1914年8月,正本女学改称为“萍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并附设高初等小学校。1915年8月,附属高初等小学校改为“附属高等小学和国民小学”,后恢复“正本女学”名称。

  1927年下半年,萍乡正本女学与萍乡中学等学校合并组建“萍乡中山学校”,成为中山学校女学部;1928年秋,中山学校拆分为萍乡中学和萍乡女子中学;1934年下学期,萍乡女子中学再次并入萍乡中学,成为萍乡中学女生部。

  萍乡正本女学早期学生名册已无从查找,笔者从族谱、回忆录中找到早期学生7人:喻徽(喻兆藩三女,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二哥陈隆恪夫人)、喻彤(喻兆藩四女,萍乡末代帝师朱益藩的次子朱毓璋夫人)、苏雪林(笔名绿漪、绿绮等,祖籍安徽,著名才女作家、教授)、梁振邦(萍乡姚纯将军夫人)、汤贞、吴建群、王灏(后到长沙周南女校求学,杨岐黄埔少将林中逸的长兄林中植夫人),以上7人除苏雪林外,均为萍乡本地人。

  喻徽的独生女儿陈小从先生在其著作《吟雨轩诗文集》之《往事遮忆——外婆桥》中回忆道:“母亲在这所新式学堂所学课程,我虽不大了解,但音乐——弹风琴这门课却一直是母亲所喜爱的,能弹好几首名曲呢。再一个收获就是结交了几位同窗好友,他们之间的交情从少年延续到老年。有一位在20世纪30年代颇有名气之小说家绿绮,也和母亲同过学。”

  在萍乡正本女学的引领下,自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以前,萍乡先后兴办了萍矿端本女学校(1913年3月萍矿矿长李镜澄创办,校长董笑薇,校务主任王殿丞)、端本职业女子学校(1925年文质彬在县城钟家祠创办)、县立女子职业学校(1925年共产党员罗运磷在上栗市创办)、达成师范学校女生班(1926年县教育会长钟古愚在县城武官巷开办)、芦溪女子职业中学(1928年在芦溪周夫子祠创办)、私立安源致用女子职业学校(1936年王镇国、黄少南等在安源街创办)、云英女子职业学校(1942年颜度坚在县城乐英堂创办)、县立凌云女子职业学校(1942年在芦溪龙头山创办)、省立萍乡女子师范学校(1943年在县城武官巷设立)等女校。

  民国期间的萍乡女子学校招收了大量女生入学,如萍乡女子中学在1928年11月有学生241人,1933年有学生400人。另外1927年起,国民政府推行民众教育,设立民众学校。1935年,全县109所民众学校中就有女学生803人;1939年萍乡的3所女子小学有学生156人。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期间,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设立妇女职业部,开办妇女职业班,学习缝纫、编织等技能。1926年,萍乡农民运动兴起,全县各地农民夜校中就开始招收女学员。1927年2月成立萍乡县妇女联合会时,达成师范学校女生班的共产党员宋华英担任副主任,6名委员中有4名为女中学生(另外两人为女教师):文以健、彭之敬、姚睿哲、苏坛惠。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在苏区莲花县设立女子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适用革命战争需要的妇女职业专门技术人才。

  总之,清末民国时期萍乡女学的兴起为萍乡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有文化、有作为的知识女性,为萍乡妇女解放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涓浗浜轰繚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