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养殖户当朋友,阳文萍从来都是一片真情。2001年春天,上栗县彭高镇杂下村的李某在村里任职,工资只有300、400元,见到邻居们养了400到1000只鸡,没几年就致富了,他萌生了养鸡的想法,“老婆不让我养,她担心我没有技术,要是赔了如何办?”于是,他向阳文萍求助,“你放心养吧,我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就这样,李某大胆借来2000元养了600羽。可是养了20天,李某养的鸡发病了,一个晚上死了几十只,“阳专家,请您马上来我家里救场。”阳文萍马上来到他们家里,耐心劝慰,并进行解剖诊断,及时用药,缓解了李某一家的燃眉之急。2001年,李某养鸡成功后,尝到甜头的他,后来辞去村里的职务,做起了养鸡专业户,他的左右邻居、部分亲友都跟随他养鸡,形成了当时萍乡响当当的养鸡、卖鸡队伍。
从2008年开始,阳文萍协助各县区的职业培训学校,对农村贫困户、养殖带头人、农村残疾人、农村妇女等进行科学养猪、养鸡、养鸭及丘陵山地养黑山羊等技术培训。几年下来,上了150多场培训课,培训人员8000多人次。
在推广养殖技术过程中,阳文萍意识到普及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他与所里的专家团队、推广团队共同撰写《农村实用养猪技术》《农村实用养鸡技术》等培训教材,并把这些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养殖户,手把手地为他们指导科学养殖技术,并为他们制订科学饲养管理办法,让他们学会了科学养殖技术和简单的诊疗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等地陆续建立了100家专业养殖企业,并通过养殖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009年,阳文萍开始到萍乡市畜牧研究所长潭实验场与同事们一道进行养殖技术研究和新技术示范,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养殖户推广。
在平凡的岗位上,阳文萍像老黄牛一样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着,“我与老阳共事多年,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他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抱怨,也从不计报酬,很不错!”萍乡市畜牧研究所长潭实验场场长刘迪纯称赞道。
“能为贫困户早日过上好日子出力,是我开心的事情!”
“作为畜牧专家,应该要为精准脱贫做些事情,我们要更加努力传授技术,让贫困户搭上‘脱贫快车’,是我们开心的事情。”阳文萍如是说。
当得知2019“雏鸡孵梦”爱心扶助百户贫困户饲养黑土鸡这一信息,阳文萍觉得应该出点力,马上与萍乡市红心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联系,加入红心志愿者协会,并捐献100羽鸡苗,发动同事肖江萍、邱祥凤加入这一爱心行动。
阳文萍清楚地记得,2019年3月22日,扶贫小分队来到湘东区白竺乡大丰村,当时天下着雨,路上湿滑,“我们开着车走在山间小道,在送大丰村的第二户贫困户家时,雨越下越大,由于他家住半山腰,汽车不能上去,只有端着鸡苗走路上去,一里多上陂路,平时可能无所畏,但端着100鸡苗,淋着雨,还真是喘粗气了。”阳文萍说,来到贫困户家后,察看养鸡地点,并着重讲解小鸡养殖要点、药物使用方法,看到贫困户连连点头,说知道了,我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