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聂宇嘉、胡启航)当青春热情遇见环保使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第35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之际,在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一支由青年干部组成的“青言青语宣讲团”,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形式,深入校园、社区、景区策划开展系列环保宣教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播撒进千家万户,让绿色成为万龙山乡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植“绿”于心:青春护苗点亮未来希望
如何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青言青语宣讲团”首站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他们精心打造“习语润青心·共话两山论”课堂,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动画,将环保理念化作孩子听得懂的“童言童语”,引导他们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山水画卷皆是宝贵财富。
活动中,宣讲团巧妙结合“绿书签行动”,将维护网络安全、抵制有害出版物、保护知识产权与爱护绿色家园的理念有机融合。孩子们不仅踊跃分享自己最喜爱的书籍,更在趣味问答中牢牢记住了做“网络清朗小卫士”和“环保实践小达人”的责任。发放的“绿书签”和环保手册,成了孩子们日常践行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的“绿色指南针”。
践“绿”于行:绿色万家共赴低碳之约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青言青语宣讲团”的脚步迈向村庄、社区。在“绿色生活·万家‘碳’寻”活动中,宣讲员化身“低碳生活翻译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家“双碳”目标的内涵与深远意义,让看似宏大的概念在居民日常节水节电、减少一次性用品、旧物利用的点滴实践中变得触手可及。
活动现场的有奖问答环节引发居民热烈讨论,纷纷交流家庭节能小窍门。最打动人心的是“绿色生活倡议签名活动”,村(居)民在横幅上郑重签名,表达共建美丽家园的决心。一个个承载着环保理念的帆布手提袋,也将绿色生活的倡议带回了千家万户。
倡“绿”于途:文明出行守护诗与远方
万龙山乡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青言青语宣讲团”精准定位游客群体,在景区开展“习语引航·畅行万龙山”活动。宣讲员热情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鼓励游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不乱丢垃圾,保护景区生态环境,让游客成为绿色旅途的参与者与守护者。
活动特别推出“以物换绿”环节,游客可用空矿泉水瓶现场兑换多肉植物。这一创意之举既减少了塑料垃圾,又传递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绿动旅途·文明出行”倡议签名墙上留下的名字,是游客对万龙山美丽环境的承诺与期许。
宣讲团成员用青春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和贴心的互动,打破了传统宣教的壁垒,让生态环保理念不再是冰冷的标语,而是可感可知、可学可做的身边事。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