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栗县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治理,针对废弃露天矿山现状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渔则渔”原则制订修复方案,探索引进社会资本,通过降低坡度、清理废弃堆积物、平整土地、客土覆盖和修建排水设施等举措,恢复原有地形地貌,稳定矿区状态,降低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有效改善矿山周边群众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该县秉承“矿山修复+”理念,结合生态修复(增减挂钩)子项目、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子项目和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子项目,在周边土地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将坡度小于25度的废弃露天矿山改造成良田,着力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实现昔日矿山变为良田。截至目前,共推动14座废弃露天矿山变废为宝,形成耕地、林地、湿地相结合的立体型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预计新增水田162.18亩、其他农用地7.19亩、林地191.93亩、坑塘水面9.62亩、其他草地16.38亩。
黄金坡采石场经过治理,种植水稻60余亩,早晚两季收获稻谷5万余斤;清溪采石场经过治理,种植中稻41亩,收获稻谷2万余斤……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效益提升。该县通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让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丰收的新路子。(陈怡琳 刘佳玲 谢南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