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错落有致,村道蜿蜒入户,抬头是“画”,入目是“景”,景在村中,人居画中。已是大雪节气,行走在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乡间沃野,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和美乡村既是发展所需,更是群众所盼。近年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积极学习和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咬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任务,打造了一批具有武功山特色的、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的特色亮点。
手握一杯咖啡走在景色怡人的麻田镇东江村,身边是整齐现代的村居、时尚的露营基地、充满设计感的民宿,村里还有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可供选择。“通过打造‘坳下山居’民宿集群,村庄环境更美了,出行更方便了,我们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70岁的东江村村民欧阳普胜高兴地说。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以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特色为目标,以景村融合为抓手,聚焦“五美”乡村建设,做优“一村一景点”,精心打造了竹海槽下景区、龙溪秘境景区、白鹭苑、牧歌羊羊部落、“飞来钱”民宿街、酷野谷、东江稻田星空野奢营地等景村融合点,实现了村即景、景即村,处处有景、时时有景,奋力绘就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生活好的新时代和美乡村画卷。
“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抛开城市的霓虹、钢筋的禁锢,掬一捧池柳微烟,饮几盏田园清茶……万龙山乡长岭村彭子坑组草沐春·沐枫山野民宿内,悠闲自在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民宿负责人刘子云微笑着说:“民宿发展势头良好,每年经营收入可达120余万元,目前在筹建二期项目。”
然而,前些年的彭子坑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村民迁出、老房闲置,四处杂草丛生、墙瓦破败、农田荒废,一片萧瑟凄凉之景。民宿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宅基地,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获得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努力打好民宿产业发展“经济牌”,不断深化“乡村+乡宿”建设模式,让“武功山乡宿”成为景区的又一张名片。
“你好,我想用积分兑换牙膏、洗衣粉和洗洁精。”近日,万龙山乡茅店村村民林维来到村委会的积分商城,用参加卫生整治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兑换日用品。
为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茅店村引入积分制,无论是热心公益、孝老爱亲还是移风易俗,都被纳入积分系统,村民可凭借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新萍自豪地说:“自积分制实行以来,茅店村共收集村民服务需求269项,服务村民825人次。积分制不仅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活力,还引领村民思维与行为向正向转变。”
近年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利用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区的经验,活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万龙山乡的成果,轰轰烈烈地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更新、充实、完善乡村治理清单制和积分制的内容,补齐一批农村民生短板,构建起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发展新格局。(李娅之 全媒体记者 谢晨)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