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记者从江西省档案馆获悉,截至目前,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已汇聚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目录数据5624万条,数字副本4217万件,各门类专业档案48种,包括林权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档案,逐渐完善了全省民生档案数字资源体系。
新接收12个种类民生档案
近5年来,省档案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接收一大批民生档案进馆,新增劳模、养老保险、工伤鉴定、出生医学证明等12个种类,数量由11.3万卷增至54.5万卷,民生档案数量占馆藏档案数量比例由22.7%上升至50.9%。
2023年,省档案馆与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在省直助产机构开展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移交和数字化工作试点,随后出台《关于做好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数字化及移交进馆的通知》,这标志着出生医学证明材料归档工作全面开展。目前,省档案馆已接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24.8万卷。
档案查询利用“一网通办”
记者了解到,全省112家综合档案馆全部接入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该平台与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赣服通”App、江西省政务服务通用审批系统及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件窗口实现对接,群众可自由选择通过多种线上线下渠道获取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支持“一次不跑”“一网通办”。
通过该平台,群众在全省任一综合档案馆均可查阅和利用省内其他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并出具档案证明。同时,系统接入了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群众可以跨省查阅省外档案馆馆藏档案。
此外,群众可通过赣服通App或者支付宝赣服通小程序向省内任一档案馆提出查档需求,查找到相关档案后可以选择EMS邮寄或者在赣服通出具电子证明件。
可用“赣服通”查阅馆藏开放档案
截至2024年5月,省档案馆分别完成155.4万件到期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和15.1万件新中国成立前文书档案开放审核一审二审任务,并分14批向社会开放档案46.64万件,其中,新中国成立前档案12.95万件,新中国成立后档案33.69万件,共涉及114个全宗。
凡单位和个人持有单位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均可通过网络和现场两种方式查阅利用省档案馆馆藏开放档案。线上可通过“赣服通”App或者支付宝“赣服通”小程序、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等进行查阅;还可以到南昌市红谷滩区怡园路808号江西省档案馆二楼阅览大厅查阅利用。
向社会征集档案资料6500余件
省档案馆连续22年跟进拍摄省两会、连续6年拍摄世界VR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采集照片档案22622件,视频档案20143件共7709G。围绕建党10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征集档案,征集抗美援朝等档案资料6500余件。
该馆积极开展名人档案征集及英模人物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征集到江西革命烈士、书画家、“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等名人档案资料5400余件,采集了630位江西籍老红军、抗战老兵及“时代楷模”口述历史档案。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卜玉莹/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