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社会聚焦
萍乡市巧借社会资本激活生态修复
废弃矿山“变”出3827亩耕地
2024-12-02 14:27:05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王恬    作者:文怡 杨彩玲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投稿邮箱:djwpxfz@163.com

  日前,随着上栗县杨岐乡清溪村采石场41亩、金山镇黄金坡64亩晚稻收割完毕,两地105亩稻田早晚两季稻总产量6.1万公斤,亩均单产350公斤。据悉,这两处矿山修复点均由萍乡市方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增减挂钩等项目负责运作,他们种植自主选育的优质稻,首种即获丰收,为萍乡首例,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萍乡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等重大机遇,改革创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坚持“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修复废弃矿山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共计可新增耕地面积3827.63亩。

  11月28日,记者在清溪村沙子陂看到,蓝天白云下,山谷两侧山体树木葱茏,山谷内数十亩稻田整齐划一,刚播种的油菜已冒出绿意。

  “山上尤其是矿山上种植水稻,难上加难,最关键是要变‘水土不服’为‘水土相融’。”项目负责人杨君华介绍,他们公司有着在广西、湖南等地开展矿山治理和农业种植的丰富经验。

  清溪村采石场多地下溶洞,水土流失严重,现场遗留下一个深13米、面积达13亩的矿坑,必须先治土再引水。

  先治土,遇坑填坑兼顾涵养水源,在坑底扬一层15厘米厚的窑脚灰,然后就地取材用4万余吨石块填埋12米深,又扬层窑脚灰,再填埋厚达50厘米的黄土层压实,最后覆盖50厘米的客土当耕作层,做到“把水留住”。客土严重不足,他们就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红壤耕作层培肥改良”科研课题攻关,对红壤地广施有机肥,种植油菜、红花草等绿肥进行改良。

  再引水,修建水塘水库、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引来山泉水,水稻种植有了源头活水。

  一年下来,治理效果咋样?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院长周春火说:“经过近一年的治理,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达到了5.7级,属高等地,水稻获得中高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市资规局负责人表示,上栗县的做法既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的困难,又实现了废弃矿山高质量、产业化修复,为低效地变高效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和促进粮食生产、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据悉,萍乡市废弃矿山达5.3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4.74万亩,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修复。(全媒体记者 文怡 杨彩玲)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