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上栗县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及要求,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倾力打造三大体系,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因地制宜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体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上栗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2024上栗县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评估方案等配套文件,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县主要领导实地督导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持续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按照“一区一策”工作要求,重点推进居民小区“2+1”分类模式。硬件方面,对20个试点示范小区采取“两定四分一督法”规范化生活垃圾流程服务,升级建设了7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科学配置厨余垃圾桶155个,其他垃圾桶485个,可回收物桶29个,有害垃圾收集点29个,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全县136个行政村240余个自然村均推行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21个行政村配备了智慧垃圾分类收集屋21座,配备垃圾分类收集亭680座。
软件方面,该县在鑫岛尚都小区建设上栗智慧垃圾分类平台,强化对居民的精准指导水平。同时,注册上栗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用于工作信息发布,分类政策解读,分类知识普及。引入小程序,设有云课堂、志愿督导、全民答题、分类游戏、分类动态等内容,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体系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长治长效,上栗县还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
宣传发动机制。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商超、进公共场所”六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5000套共2万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定期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共同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持续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采取盯守方式加大执法强度,推进普法监督员按时到位履职,督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示范带动机制。指导全县126个公共机构、20个试点小区、2所中小学校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
正向激励机制。每季度评选先进社区,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
监督考核机制。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年度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奖补。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