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举目望去,沥青道路两侧,大树挺立;农家小院内,五彩斑斓的花卉与郁郁葱葱的灌木相映成趣;田野里,农作物繁茂茁壮,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一幅青山叠翠、绿意如波的秀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黄蜀葵种植基地,笔者见到了71岁的袁明生。他是土生土长的巨源村人,见证了这片土地由繁华矿山到废弃矿坑,再从荒芜中焕发新生的全过程。
1958年,萍矿集团巨源煤矿开矿,让这个仅有5.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因煤而兴。“无数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袁明生将巨源村的过去娓娓道来,“那时候,这里聚集了多达1.6万名职工及其家属,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采矿相关的行业。”煤矿的繁荣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务工收入,还带动了农业、畜牧业、服务业等产业红火发展。据袁明生回忆,十几岁时,年轻力壮的他加入矿工队伍,“那段岁月,虽然艰辛,却也成了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巨源煤矿最鼎盛时,年产量超过40万吨,运煤的卡车络绎不绝、昼夜不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粗放式开采所埋下的环境隐患逐渐显露。植被受损、土地沉陷、地表水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那时我的内心被对这片土地未来的忧虑所填满。”袁明生说。
面对严峻的形势,抚平矿业“伤疤”、修复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2016年,湘东区关停巨源煤矿并于2022年正式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投入1亿余元推进巨源花冲坡、肖家大屋及煤矸石山3处975亩矿山修复项目。“虽然挖矿曾经给我们带来了较高的收入,但看着家乡环境一天天恶化,我心里难受。关闭煤矿、进行矿山修复,不仅能改善村民当前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袁明生说。巨源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在综合分析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气候水文、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废渣废石清除、地形地貌整治、微地形微地貌绿化、灌溉养护等综合治理。当时作为村民组长的袁明生,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修复现场,参与并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涅槃重生。每当修复工程取得一定进展,他总是用朴实的话语,与村民分享矿山的点滴变化,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修复工程的新进展。
如今,看着被翠绿植被所覆盖的矿山,袁明生的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现在的巨源村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政府花大力气进行矿山修复,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袁明生笑着说,现在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沾上一身灰尘,村里的空气变得更清新了。短短两年时间,巨源花冲坡生态修复工程进度达80%,曾经裸露、荒芜的山坡,如今再次披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外衣;试种的玉米在田间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矿山修复,不能一“绿”了之,更要激活“沉睡资源”,让村民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今年以来,巨源村以打造“产业振兴新天地、生态提升新高地、和谐美丽新福地”为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发动村民流转土地,投资153万元打造300余亩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主要种植冰糖橙、杨梅、“红美人”柑橘、黄蜀葵等,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施肥等工作。“虽然我年事已高,但我还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的袁明生,常常奔波在各个种养基地之间,积极参与绿色产业的发展,“看着村里的新兴产业一天天壮大起来,我感到非常自豪。”(王凡真)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