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了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我省萍乡市湘东区、九江市武宁县入选。
近年来,湘东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率先探索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包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四大湘东新模式;武宁县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目前,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武宁县已形成八个实践探索案例。
文/图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高译丹
武宁县以特色民宿助力乡村建设
萍乡市湘东区龙舟公园
萍乡市湘东区: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萍乡市湘东区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绘画之乡”“铜管乐之乡”“花锣鼓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美誉。
为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江口模式,湘东区引进全国首家乡村美术馆“零799”艺术区到江口村,吸引30多名艺术家入驻;推动公益艺术课堂进乡村,举办各类展览、公益艺术培训近百场,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让艺术在乡村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实现艺术点亮乡村。将江口村打造成为“中国乡村艺术研学第一村”,推动艺术家“下山”,构建了“艺术+乡村”共创发展的“艺术乡创”发展机制。
此外,当地引进专业演艺集团——深圳聚橙剧院在江口村举办户外音乐节、田野音乐会等,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吸引游客近15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近10倍、人均年收入增长近50%,形成“艺术+乡村=艺术家+村民=超级价值”的新模式。
为探索文化包装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湘东区依托300余家包装企业带动3万余人就业,形成多个包装专业村,实现营收超26亿元,产品占据全国茶叶包装市场超60%。
同时,凯丰故里还探索出一条以红色培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年均培训人数超20万人次,培育了文化特色民宿30余家,村内多数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另外,湘东区还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模式。为全力做好麻山幸福村文农旅融合文章,湘东区形成葡萄、草莓、火龙果、无花果、花卉苗木等大小农业公司10余家、农家乐20余家,年接待旅客6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5600万元,带动就业人口1.5万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在文旅+林业模式方面,湘东区打造了杨梅、葡萄柚、油茶等数十个高山特色种植基地,举办了广寒杜鹃花节、白竺桐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年均接待游客数超200万人次。
九江市武宁县:八个实践案例凸显当地资源文化禀赋
武宁县境内林海苍莽、群山耸翠,被誉为“一座人在画中的城市”。该县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有着良好基础。武宁县已形成以非遗活化带动乡村振兴、以生态文化践行“两山”理论等八个实践探索案例。
以非遗活化带动乡村振兴。武宁县重点建设了打鼓歌、采茶戏、傩舞等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创作了《鼓韵茶香》《游园》《北湾滩歌》等一批精品非遗剧目,在重点景区景点和乡镇展演。武宁采茶戏《千年红豆杉》入选2021年“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
以生态文化践行“两山”理念。武宁县以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首创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首创“林长制”,推动林业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一村一落皆成风景。
以特色民宿助力乡村建设。武宁县成功申报全省首批“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试点县。2021年民宿经济收入超2500万元,已建设民宿50余家,总床位1200余张,具备申报国家星级标准的民宿约20家,多家特色民宿获评丙级民宿、省五星级休闲乡村民宿。
以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武宁县培育农产品采摘、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乡村民宿度假带、特色农业观光带、运动康养休闲带,成功打造“山岳武宁、水上武宁、夜色武宁、乡村武宁、康养武宁、空中武宁”六条风景线。
以创意设计激活乡村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家装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武宁县数字文创园、鳌鱼文创产业园等优质文化园区,培育了一批农业文创和旅游文创产品,并通过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等院校为武宁输送文化创意设计人才。
以数字营销推广乡村产品。武宁县建设了罗坪三珍、双新村直播带货、滕巷阁速烹炒粉等一批互联网助农营销平台,拓宽武宁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以校村联动促进人才振兴。武宁县坚持精准引才、慧眼识才、用心育才、人尽其才举措,通过乡村振兴特派员、武宁博士联合会、校企村联动、“艾才归巢”计划等方式,优化乡村振兴人才结构。
以制度改革盘活乡村土地。武宁县不断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确权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澧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盘活乡村村内空闲地和集体建设用地。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