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江飞鹭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上栗县上栗镇榉溪村黑斑蛙养殖基地,只见稻谷金黄,一块块稻田四周围起了白色的纱帐,成群结队的黑斑蛙在稻田间欢快地跳跃着,发出悦耳的“呱呱”声,呈现出一派粮蛙和谐共生的田园景象。
近年来,该地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入“稻蛙共养”技术,推动基础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合作社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蛙共生方式,编织成一条“稻蛙共生”生态链,符合生态农业、绿色种植的发展目标。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稻米的质量。该合作社于2020年1月成立,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以及黑斑蛙的繁育、养殖、销售,占地规模120余亩,总投资300万元,有蓄水池2个,养殖池143个。年产量可达到10万余斤,年产值约200万元。带动17户脱贫户就业,为脱贫户每年带来了3万元收入。
此外,连日来,上栗镇水源村黑斑蛙养殖基地一片忙碌,负责人正在给黑斑蛙喂食,农户正在搭网、拔草,真可谓是“青草池塘处处蛙”。“我们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方式,通过党建引领,建立稻田蛙立体循环农业模式,不仅绿色生态,促进现代农业新技术的转化落地,还能为村里增加收入,我们也将继续探索更多的适合本地特色的项目,为乡村振兴助入新动能。”上栗镇水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宗如说。
稻在田间长,蛙在稻间鸣。“稻蛙共生”是通过利用稻和蛙的生长周期重叠,水稻为蛙遮阴,蛙为稻田除虫、除草、疏松土壤增肥。这种“稻田蛙”共养模式,不仅提高了稻谷的品质,而且黑斑蛙的肉质也更加鲜嫩,还有效减少了农业污染,水稻种植更加绿色环保,经济效益也有效提升。
稻蛙生态种养是上栗镇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生动实践,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接下来,上栗镇将继续筑牢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村民富、生态优的美好蓝图。”上栗镇相关负责人说。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