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社会聚焦
龚全珍资助的首位大学生深情追忆:改变命运的30元
2023-09-07 16:22: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林毅龙    作者:郑周贇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投稿邮箱:djwpxfz@163.com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报道: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龚全珍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日16时16分逝世,享年100岁。9月7日上午9时,龚全珍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莲花县殡仪馆举行。

  9月3日至6日,记者在吊唁现场看到,陆续有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老阿姨”龚全珍。

  刘英汉是“老阿姨”昔日资助的首位大学生,现年87岁的他,数次回到这个充满温暖回忆的坊楼中学,他曾动情地说,“老阿姨的这30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这是一辈子的恩情呀,是今生偿还不清的恩情呀。”
 

刘英汉(右一)、郭海元(左一)与龚全珍合照(由受访人提供)

  “我们借钱给你,你还钱给我们,不是我和老甘的本意,我们是想尽这微薄之力,帮助你摆脱困境,完成大学学业,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1963年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青年教师刘英汉收到的一封来自龚全珍的挂号信,读罢信件,这位青年教师热泪盈眶,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即便六十年光阴过去,这些暖心话语仍烙印在他的心中。刘英汉动情地说,龚全珍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是今生都偿还不清的恩情。

原九都中学的教工宿舍,“龚全珍教生补衣”铜像(本文图片由记者林朝晖拍摄)

  “命运”的捉弄三次与大学无缘

  1957年8月,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务农。龚全珍步行40多里路,到莲花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当老师,被分配至九都中学(现坊楼中学)任教。

  彼时,20岁出头的莲花小伙刘英汉成功考取广州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入学体检时,却被查出患有肺结核,按学校规定休学回家治疗,学籍可保留一年。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刘英汉经检查已康复。他欣喜万分地向学校寄去复学申请书,期待1958年9月再度踏入大学校园。可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复学通知书竟被大队会计当成卷烟纸“抽”掉了,而此时已开学一个月,学校已按自动退学处理。

  虽处炎热初秋,但刘英汉的心情却犹如跌入冰川,这是他第三次因肺结核被退学。他想,这辈子可能都与大学梦无缘了。当时,他的母亲久病卧床,妻子身怀六甲,自己大病初愈,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让他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经人介绍,他来到了九都中学做代课老师。

就这样,刘英汉与龚全珍在校园相遇。他的命运,也因甘祖昌、龚全珍夫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龚全珍当年的办公室兼住房(林朝晖摄)

  “命运”的拐角30元带来的希望

  九都中学,位于莲花县坊楼镇西北角的杉子岭上,校园郁郁葱葱,花香阵阵,古木参天。如今,教工宿舍内的物品摆设仍按照当时情景复原。据坊楼中学校长郭海元介绍,当时刘英汉的宿舍被安排在东南角,与住在西南角的龚全珍隔道相望。

  一天傍晚,甘祖昌来到学校看望妻子,在闲聊中得知了刘英汉到九都中学代课的原委,他关切地对刘英汉说:“小刘老师,你确实没有收到学校的复学通知书,可以到大队和公社开个证明,然后去一趟学校说明情况,按道理应该能允许你复学。”

  刘英汉仍犹豫不决,龚全珍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学校代课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们会商量解决好,目前读大学才是你的大事。”刘英汉无法拒绝他们的善意,又不敢贸然前行,只能沉默以对。

  等到周六中午,刘英汉准备回家休息。龚全珍满脸笑容,一路小跑着过来对他说,“刘老师,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趟广州。这里有30元钱,送给你去广州的路费,请你收下。”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30元钱,递给刘英汉。

  刘英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30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一户农民家庭一年的纯收入,他长到20多岁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再说还不知家里能否同意他去广州,所以他不敢接过这钱。龚全珍劝道,“有了路费,说不定你父母就会同意。”说完把钱塞进刘英汉的口袋,转身就走了。

  可父母最终不同意他去广州,因为来回路费共需要70元。他们担心,万一学校不同意复学,那回家的路费就没有了。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再经不起一点风浪。

  第二天,刘英汉按照父母的叮嘱,将钱藏在内衣口袋带回了学校,并向龚全珍表达谢意。但龚全珍将钱推回给他,说“不能去广州,钱就留给你明年考大学用,一定要读完大学。”尽管再三推辞,龚全珍还是执意不收,“钱先留给你用,等你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再还我也不迟。”

  “命运”的改变育人才是最好的反馈

  就这样,刘英汉继续留在九都中学代课,他坚持白天教学、晚上复习功课。1959年,他如愿考上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第一个月工资42.5元,他只留下12.5元作为伙食费,30元钱寄还给龚全珍,但没隔几天,邮局汇票又退回来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汇票上的姓名、地址明明都没错呀。直到第二天,龚全珍给他寄来一封挂号信,才解开了他的谜团。信中说:“我们借钱给你,你还钱给我们,不是我和老甘的本意,我们是想尽这微薄之力,帮助你摆脱困境,完成大学学业,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你现在学成留校任教,我们很欣慰,并向你祝贺。希望你在大学的教学岗位上培养出更多的建设人才,这才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读着信中的文字,他不禁热泪盈眶。即便六十年光阴过去,这些暖心话语仍然烙印在他的心中。

  随着龚全珍的离开,刘英汉已永远无法将这30元钱归还给龚全珍了。现年87岁的他,数次回到这个充满温暖回忆的坊楼中学,拉着校长郭海元的手动情地说,“小郭呀,这30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这是一辈子的恩情呀,是今生偿还不清的恩情呀。”

  让龚全珍欣慰的是,刘英汉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由于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工作勤恳认真负责,他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被评为教授,并担任了南昌大学原食品科学系党总支书记,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坊楼中学(原九都中学)校长郭海元向记者介绍校名题字来由(林朝晖摄)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莲花发展集团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