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柳 波报道:上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和“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依托人防+技防+工程“三防同治”,全力打造地质灾害防范共同体。
责任压实守护安全。出台《上栗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文件,按照“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两委”包组、监测人员包点”压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乡镇(街道)、村(组)落实一套班子、一个防灾应急预案、一张防灾明白卡、一张避险明白卡、一块警示标牌“五个一”要求,落实群测群防员和三级责任人近1000人,下达明白卡1200余份,制定防灾应急预案277个,竖立警示牌300余块。2020年,赤山镇高兰村群测群防员张爱福及时预警,成功避免和减少了3户12人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被评为全省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荣获省自然资源厅二等奖。2022年,东源乡境山村群测群防员及时预警,成功避免和减少了4户17人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被评为全省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
预警预报科技支撑。地质灾害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动态性强,一旦出现险情,坚决果断撤离群众,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做到“不安全就转移,不安全不回家,不安全就不放手”。近年来,该局借助萍乡市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契机,在全县37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200余台(套)专项监测设备,实施“隐患点预警+风险区管控”,为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避险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2021年9月7日14时,上栗县桐木镇枣木村4组温家大屋滑坡安装的雨量计均提前发出了预警提示信息,该镇、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接预警信息后立即将受威胁群众1户2人(留守老人)转移至安全地。据悉,近年来共紧急转移避险群众1600余户7000余人次。
工程治理化险为夷。实施赤山镇楼下村锅炉下、鸡冠山驿马村、桐木镇周田村新德桥滑坡群等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同时,还积极引入治理资金开展排危除险,完成了长平乡流江村2组等3处应急排危除险工程,进行了生态保护修复。目前,桐木镇莲台村14组滑坡排危除险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工程估算417.49万元,该项目将保护周边12户62人生命财产安全和乡村公路出行安全。
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加强与本级气象主管部门的会商协调,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搬迁安置、综合治理等项目,切实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继续为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贡献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