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圆
传递民情民意,畅谈履职心声。3月22日下午,市两会首次开启“代表委员通道”,4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刘洁兰、朱思琳、文兰英、童艳先后走上通道,就文化强市、双“一号工程”、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直面社会关切,展现履职风采。
谈及连续担任两届市政协委员的感受,朱思琳说,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大有可为。去年,他的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还与承办单位“面对面”协商,这些都让他很有成就感。今年两会,朱思琳围绕双“一号工程”带来两个提案。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他建议锚定“4+2”产业方向,重点加强5G、千兆宽带等基础建设,狠抓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他建议设立“企业家日”,增进政企沟通交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这次两会,市政协常委刘洁兰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带来了一些建议。她提出,要开展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分主题、分类别、分阶段对我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本土文化开展深层次、系统化的挖掘研究,建立萍乡文化资源信息库,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同时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赋能转型发展。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温暖和力量。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文兰英带来的提案是《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助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她建议,政府引导扶持志愿者协会进驻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志愿者协会与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实行班子“双融合”、队伍“双培养”、活动“双开展”的双赢模式,切实打通基层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市政协委员童艳认为,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爱农业、懂农情、愿扎根的农业技术人才是关键。她建议出台引导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人才向乡镇基层流动,同时完善农技人才引进机制,在基层专技人才的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鼓励扶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农业产业实体,留住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