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诗、记者赵礼靓
开栏的话: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营造“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改革攻坚氛围,市委改革办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在本报开设“萍乡改革攻坚进行时”专栏,精彩呈现各地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中进行的新探索、建立的新机制、形成的新经验,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提升改革能力、强化改革担当、加大攻坚力度,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今年以来,市委深改委始终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敢碰硬、勇突破,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气魄担当,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持续推动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全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我市吹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的集结号,不断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奋力推进新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系统谋划把准改革“航向标”
谋划是落实的起点。我市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突出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精准谋划改革工作。
市委深改委以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为总遵循,坚持把推进改革作为落实“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六个江西”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市委主要领导坚持既挂帅又出征,当好全市改革的领头雁,对标“五个一流”“六个江西”工作要求,结合“五区”建设,多次专题听取改革工作汇报,点题领衔重点改革事项;市委深改委成员分别领衔推进重点改革事项。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和2022年度工作要点、工作计划、分类考核评价办法,明晰改革“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压实“责任链”,确保改革上下贯通、同频共振、一体推进。
谋划推动改革既对标对表,又注重因地制宜、凸显萍乡特色。在前期多轮摸底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召开县区、市直部门改革座谈会和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研究论证,确定了6项市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项目,涵盖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红色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工业园体制机制改革等富有萍乡特色的改革事项;结合“我为改革献良策”问卷调查结果,增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开发区(工业园)体制机制”两项重大改革事项作为改革攻坚行动任务;对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入赣州、江阴、启东、福清四地考察学习,密集实施“拿地即开工”“免费发放创业大礼包”“首贷培植融资模式”等改革举措,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优化机制争当改革“先锋队”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我市坚持“改革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注重全市“一盘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体系作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市委改革办建立四大机制推动改革落到实处,当好改革“主推手”“督战员”。具体是,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依托萍乡改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12大改革攻坚行动台账、36项市委深改委成员领衔重大改革事项台账、245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台账等,利用信息化手段每月调度管理,及时掌握改革动态。建立周一例会机制,专题研究本周改革工作,推动改革调度周周有计划、有重点、有进展、有结果、有反馈。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全年改革调研督导计划,对县区、部门改革攻坚工作进行常态化专题督查。建立全覆盖考核机制,修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类考核评价办法》,对市直部门施行分类考核,将乡镇纳入考核范畴,使考核更加具有引领性、针对性。
在“小步快跑”中不断探索、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一项项勇毅探索的改革先招硬招实招相继推出,我市改革步伐铿锵而坚定。全省首个市级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行政许可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省首个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四个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等相继出台;市本级上报的“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新经验”改革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27日,赣湘两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同聚萍乡、同题共答,共同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签署了《湘赣六地市医疗保障部门合作备忘录》等九项合作协议,全力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提速升级。
精彩呈现唱响改革“好声音”
改革越是深入,宣传越要加强。我市建立改革宣传交流机制,聚焦全市上下在推进改革中采取的新举措、进行的新探索、取得的新成绩、发生的新变化,积极调度市本级和县区总结提炼改革经验,挖掘一批改革特色亮点;打造改革宣传交流平台,升级改版《萍乡改革攻坚》,选编《2021年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全市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多维度全方位讲好萍乡“改革故事”,有力发挥了改革经验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推进改革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将笔端镜头对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国资国企改革、矿山生态修复、红色基因传承等一批改革事项,《江西日报》专版宣传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湘赣边区域合作、安源区“破案工厂”、芦溪县工业园区信用体系改革等在“江西改革动态”刊发,干部“能上能下”激励担当作为、数字绿色金融改革、行政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等7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在“江西改革工作简讯”刊发,进一步扩大了萍乡改革的传播力、影响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的改革者坚守“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气魄担当,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正把萍乡改革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