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廖宇翔、周卓琦报道:制伞、制衣、制鞋、制棒球……在莲花县高洲乡,21个各行各业的“微车间”搭起村民“致富桥”,1200余位在“微车间”里务工的村民,平均月收入可以达到2300多元。“输血”变“造血”和劳动创造幸福的长效就业帮扶机制在这慢慢被探索出来。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措施。实现家门口就业,是村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村民苏开琼夫妇原本都在外地务工,后来因为丈夫身体不便,女儿就读高三,需要她的照顾,有一份既能照顾家人,又有收入的工作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谢谢党和政府,介绍我在车间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加上各项好政策,我们一家生活不愁。”聊起工作,苏开琼连连说好。
“你好,请扫码登记。”走进高洲乡朱家村翔伟仪器厂,里面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朱家村党组织书记严圣金介绍:“我们村相对比较偏僻,留守妇女就业是我们一直想解决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自从有了这些车间,‘大嫂’变成上班族。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还可以带货回家加工,非常方便。”
高洲乡党委、政府主动出击,用好本地成本优势和产业转移契机,鼓励在乡村就地设立“微车间”。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有一家生产手机配件的帮扶车间,“这两年因为疫情,我就想着回来办厂,但是当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车间负责人王建声笑容满面地说道,“真的要感谢乡党委、政府,不仅帮我找到了这个厂房,头五年还是免租金的,解决了我的大困难。”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