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纲要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萍乡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全面体现了《中共萍乡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相关部署要求,提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总体安排积极可行,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萍乡篇章,描绘好新时代萍乡改革发展新画卷,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发展高质量。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与创新驱动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制定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动“十百千亿工程”,不断助推优质企业上市,形成年年有企业启动入轨、股改辅导、报会上市的梯次格局,重塑萍乡“工业重镇”辉煌。以科技赋能推动钢铁、电瓷、工业陶瓷、花炮、建筑建材等产业改造升级,促成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完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优化人才科技评价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的人才梯次结构和培养成长链。加强信息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据相关信息提高科学决策、招商选资、风险防范、社会服务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聚焦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强化发展支撑力。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国家发展大势,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以项目的大突破促进发展的大提升。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多方拓宽自筹资金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投资意愿,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持续加大创新发展产业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持续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打造企业发展新平台;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城乡功能和品质的不断提升;持续加大市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新需要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系统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能。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和任务,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提高国有资产效益,努力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法依规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推进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区域的合作对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扎实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增强发展协调性。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老城区城市功能,以目标为导向建设产城融合现代化新城区,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美丽萍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五)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发展惠及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创业就业质量,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救助机制和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卫生健康新模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政策性的引导和激励,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法治萍乡建设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
(六)切实完善规划体系,强化纲要实施保障。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与规划纲要有机衔接,努力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紧密的规划体系。把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按时序进度纳入年度计划,加强跟踪监督、动态监测和评估考核,有力有序推进,确保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依法开展规划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评估,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坚决维护规划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