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基地(曾赛、朱垂田 供图)
油茶基地(曾赛、朱垂田 供图)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曾赛、朱垂田报道:“细妹,早点吃饭哈!等下我们去篮球场跳舞。”刚刚从田间挖了一担红薯,手里还拿着一把大白菜回家的彭大姐大声吆喝着。近年来,上栗县东源乡围绕“东源三宝”的传统农业品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绣出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建强支部,铺好传统农业规划路
农村要发展、农村要致富,关键还是靠支部。都说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换届以来,该乡创新作出向村级组织派出第一书记的决策,从机关干部中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中层干部到各村专职任“第一书记”。
看到有的村级负责人比较年轻,基层经验还不成熟。该乡又从各村的“五老”人员中挖掘,选派到各村任村级副书记,更好地传帮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指导大家发展产业,还需汇聚众智、增强合力。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一面旗帜都是榜样的力量。为此,该乡通过“最美东源人”“上栗好人”等推荐评选,树起传统农业的敬业奉献标兵。
擦亮品牌,铺好传统农业发展路
在东源,素有“土鸡当饱、茶油洗脑(头发)、红薯酒洗澡”的“东源三宝”称号。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东源乡为了唱响“百万斤油库”的最强音,以发展传统产业为切入点,引进以江西尚康农林产业发展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在桥头、竺塘、东源、桃源、羊子等村连片成块栽种10000余亩的油茶示范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用。支持各村作为投资主体,成立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2:8分成模式,对尚康公司之外并适宜油茶种植的地块全部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在发展红薯酒、土鸡等多种农业经济,打响“东源三宝”品牌。“垅里风光”休闲+旅游农业,在上埠村凭借“垅里风光带”优势休闲旅游资源,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流转标准化农田400余亩,种植玉米、毛豆、黄瓜、花菜、莲藕基地80余亩、火龙果基地20余亩、螃蟹基地30余亩等特色农业连片打造。全乡种植蔬菜面积4000余亩,早稻面积640余亩,中稻面积11300余亩,晚稻面积700余亩。现有养殖规模户48家,其中养殖户16家,生猪存栏有5300余头;羊养殖户11家,羊6200余只;鸡养殖户11家,库存76000多羽;鱼养殖户10余家,库存20余万斤;散户耕牛1500余头。
达标创建,展现传统农业致富路
以前的东源,出门就是坎,抬头就是灰。老百姓对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总是怨声载道。群众利益无小事。该乡借全县开展达标创建的契机,补短板、强设施。全面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修入户路、改水沟、改水塘、改黑臭水体、改卫生厕所。
今年以来,该乡修建入户路105000余平方米,改水沟400余处,改水塘50余口、改黑臭水体700余处、改三格式卫生厕所625座。为了更好的引导农户种植传统产业,该乡还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在竺塘村建设传统农业风景带。以油茶种植为中心,红薯、水稻、生姜、油菜、柚子、水产为辅,集中展现传统农业的四季风貌。为了解决群众的销售后顾之忧,该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搭建了农产品销售中心,由大作户牵头销售。现在,东源的红薯还直销到北京的超市。
屋场治理,连接美丽乡村隐形路
“三分建、七分管”。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常常是建管脱节。东源乡创新推行“屋场监督工作法”,由20余户家庭户组成若干个屋场,以乡贤名、小地名、老屋场等命名。在屋场内推选出3至5位屋场代表,由屋场代表对屋场内人居环境、低保评审、财务监督等村务行为行使权力。如桥头村反下屋场,村民自发组织乡村道路维护、管理,同时,屋场内村民自筹资金铺设沥青路。全乡每年平均召开200余场“屋场贴心会”、下发了20000余份宣传单、设立了50余块展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了“两代表一委员”护家园行动,“大手牵小手,共护美丽家园”等志愿活动。开展了老协、村务监督员对各家庭户的“文明家庭”评选。
现在的东源乡,村美、民富、产业兴,来村里农家乐的人络绎不绝。一幅有家、有地、有山、有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