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萍乡讯(记者刘启红)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萍乡市委主要负责人作为大会确定的全国文明城市代表之一上台领奖。历经15年创城,该市终于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收获了成功。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萍乡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创城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优化人居环境,百年煤城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该市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0多亿元,以海绵城市建设为龙头,新建改造了500余个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动“白改黑”工程从主城区大街小巷向镇村延伸,全面推进“畅通工程”建设。先后组织实施“八个全覆盖”“八大提升行动”为重点的近80件民生实事,着重解决了“出行难”“如厕难”“买菜难”等一批群众最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创新实施河长制,饮用水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重点饮用水源地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市本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25%,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该市突出抓好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艺精品的打造。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抓手,55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完成改造提升、77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重建了鳌洲书院,新建了市图书馆、红领巾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采用“理论+文艺+服务”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紧贴现实创作文艺精品,其中电影《老阿姨》、广播剧《本色》、电视剧《初心》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该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体现到创建各个环节,全市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形成了“小城大爱”。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中国好人81人、江西省道德模范18人。全市已注册志愿服务组织860个、注册志愿者26.5万人。2019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获全国第10名,2019年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迈进全国前二十,位列全省第一。
为推动创建,萍乡市还建立健全了管长远、保长效的组织机制、调度机制、协作机制、引导机制、责任机制。该市严格对照测评标准,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创建,突出补短板、强弱项,精准调度,精准推进,精准督导,定期通报。该市还通过建立属地管理、部门分工、片网联创、联动配合的系列创建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对责任落实情况实行“三位一体”的督导模式,为确保创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