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 斐
9月30日清晨,位于萍乡市城郊的横龙智慧体育公园秋色宜人,退休3年的陈美洁和女儿像往常一样,穿着轻便,迈着轻盈的步伐,到公园里徒步健身。2019年初,横龙公园完成内部改造,升级为更实用更智能的横龙智慧体育公园,以更优美的环境、更现代化的体育健身设施迎接市民。过去这个公园因为地处城市郊区,受到人们的冷落,如今却成为萍乡城区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喜欢健身的人们纷纷前来“打卡”。
横龙智慧体育公园一角。本报记者刘 斐摄
横龙智慧体育公园位于萍乡市西郊,距离市中心不到3公里。公园系丘陵地形,十余个山丘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樟树、松树、杉树等枝繁叶茂,到处郁郁葱葱。“虽然距离市中心不远,但很少有外地人会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横龙公园可谓藏在深闺,不为人所知。”一名萍乡市民说。
路越修越宽、楼宇越建越高、往来的人群越来越多……随着萍乡市城区发展,萍乡市西郊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横龙公园改造升级也正式提上日程。2019年1月,多次改造升级后,横龙智慧体育公园正式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升级后的公园,应用了多项高科技设备,现代范十足,让人大开眼界。”陈美洁说。在公园智慧步道入口,设有智能感应设备,与公园门口的显示屏关联。前来健身的市民只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注册,在智慧步道上运动,个人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数据就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市民不仅能第一时间掌握这些数据,还可以得知自己在健身人群中的排名。
“智能传感器适时抓取人们运动时的基础数据,通过语音播报系统告知运动的次数、消耗的卡路里和运动时长。”在女儿的帮助下,陈美洁开始习惯每次进公园便拿出手机扫码,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运动健身信息,“大家都挺在意显示屏上的排名,谁都不想落后。”
公园入口处,常常有市民在室外健康互动大屏、公园环境监测系统、公园人流量监测系统前驻足。市民刘宇强说:“以往健身只是简单打打球、跑跑步,现在还可以通过这些高科技系统得知健身场地空气质量、人流量状况,很新鲜,也很实用,方便大家知晓健身场地环境状况并合理安排健身计划。”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老旧城区的改造规划中,体育公园、体育场馆成为城市着重发展的方向,在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横龙智慧体育公园增加了功能,聚集了人气,焕发了活力,让更多市民感受到运动健身带来的乐趣。
在实际体验中,记者发现,除了满足市民跑步需求,公园合理划分了中老年健身区、少年儿童活动区、瑜伽区、太极拳区等区域,还新增了羽毛球、柔力球、篮球等运动场地,供市民日常锻炼。无论是运动场地的建成,还是太阳能路灯、智能化运动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体彩公益金的支持。
“2017年,横龙智慧体育公园成功申报为财政部、体育总局2017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地方支持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新增项目中的体育公园设施项目,并获得上级资金支持。”萍乡市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公园建设累计使用体彩公益金约100万元,有了这部分资金,公园内亮化美化智能化建设上了新台阶。
水美则鱼鲜,土沃则稻香。集运动管理、环境监测、数据收集、健康互动为一体,风光秀丽的横龙智慧体育公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热爱运动健身的市民前来锻炼,人们得以切实享受到智慧体育的乐趣。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