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赖其福报道:“在虫鸣风吹中睡去,在鸡鸣狗叫中醒来”,这是家住上栗县金山镇凤亭村老朱的生活写照。“鸡鸣就像闹钟一样,每日准时叫我起床”,老朱说:“每日清晨,我都会为我的‘家庭农场’——生猪、肉兔、狗、鸡和鸭清理粪便,加饲料、喂水、检查生长情况等等,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充实。”望着“家庭农场”里吃饱喝足的畜禽,老朱眼角的褶皱舒展开来,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不曾想到,在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自己可以靠着眼前的这些畜禽成功脱贫,还成为了金山镇产业脱贫示范户之一。
老朱全名叫朱述光,患有视力二级残疾,无法从事过细的活。“我只有小学学历,没有钱没有手艺,老婆在附近花炮厂打零工,两个小孩读书,除去日常生活开支,一年下来都是入不敷出的境况,住的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一经风吹雨打,便一片狼藉。”老朱回忆之前的生活说到。
2014年,趁着精准扶贫的东风,经申报、考察,老朱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老朱的家庭状况,凤亭村干部、第一书记多次到老朱家走访,讲解扶贫政策,激励他贫困不可怕,并因户施策,鼓励他依靠余屋发展“庭院经济”,建立自己的“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2015年,老朱开始学习养牛,但养牛投入大、回本慢。2016年,老朱又改为养母猪,这一年,他家光靠养母猪就增收过万元,这笔收入像一针强心剂一样,使他备受鼓舞,也给他和家人带来强烈信心。尝到甜头后,老朱想扩大养殖规模,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利用扶贫政策,老朱获得2万元无息贷款。“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很快,老朱的养殖事业助他走上脱贫“快车道”。他养的母猪、肉兔、鸡、鸭和狗等,可帮助他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让他成为金山镇产业脱贫的好榜样。”
“在养殖创业的过程中,刚开始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时候给猪打疫苗,怎样给猪接生等等都是一头雾水。多亏了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带我参加养殖技能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养殖知识。”老朱言语中充满感动地介绍说:“实施精准扶贫后,我们一家还陆续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障、低保补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不仅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还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
短短几年时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力,从捉襟见肘到衣食无忧,从贫困户到产业脱贫榜样,老朱的养殖脱贫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如今,老朱不仅成功脱贫,还为自己的房屋加了一层。据悉,下一步他计划把房屋装修搞起来,让家人住上更舒服的房子,有更多的幸福感。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