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民生工作室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朱的“家庭农场”(图)
2020-08-06 15:15:41    来源: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编辑:肖文忠    作者:赖其福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投稿邮箱:djwpxfz@163.com

朱述光养的母猪、肉兔、鸡、鸭等,可帮助他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赖其福 供图)
朱述光不仅成功脱贫,还为自己的房屋加了一层(赖其福 供图

   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赖其福报道:“在虫鸣风吹中睡去,在鸡鸣狗叫中醒来”,这是家住上栗县金山镇凤亭村老朱的生活写照。“鸡鸣就像闹钟一样,每日准时叫我起床”,老朱说:“每日清晨,我都会为我的‘家庭农场’——生猪、肉兔、狗、鸡和鸭清理粪便,加饲料、喂水、检查生长情况等等,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充实。”望着“家庭农场”里吃饱喝足的畜禽,老朱眼角的褶皱舒展开来,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不曾想到,在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自己可以靠着眼前的这些畜禽成功脱贫,还成为了金山镇产业脱贫示范户之一。

  老朱全名叫朱述光,患有视力二级残疾,无法从事过细的活。“我只有小学学历,没有钱没有手艺,老婆在附近花炮厂打零工,两个小孩读书,除去日常生活开支,一年下来都是入不敷出的境况,住的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一经风吹雨打,便一片狼藉。”老朱回忆之前的生活说到。

  2014年,趁着精准扶贫的东风,经申报、考察,老朱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老朱的家庭状况,凤亭村干部、第一书记多次到老朱家走访,讲解扶贫政策,激励他贫困不可怕,并因户施策,鼓励他依靠余屋发展“庭院经济”,建立自己的“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2015年,老朱开始学习养牛,但养牛投入大、回本慢。2016年,老朱又改为养母猪,这一年,他家光靠养母猪就增收过万元,这笔收入像一针强心剂一样,使他备受鼓舞,也给他和家人带来强烈信心。尝到甜头后,老朱想扩大养殖规模,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利用扶贫政策,老朱获得2万元无息贷款。“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很快,老朱的养殖事业助他走上脱贫“快车道”。他养的母猪、肉兔、鸡、鸭和狗等,可帮助他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让他成为金山镇产业脱贫的好榜样。”

  “在养殖创业的过程中,刚开始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时候给猪打疫苗,怎样给猪接生等等都是一头雾水。多亏了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带我参加养殖技能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养殖知识。”老朱言语中充满感动地介绍说:“实施精准扶贫后,我们一家还陆续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障、低保补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不仅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还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

  短短几年时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力,从捉襟见肘到衣食无忧,从贫困户到产业脱贫榜样,老朱的养殖脱贫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如今,老朱不仅成功脱贫,还为自己的房屋加了一层。据悉,下一步他计划把房屋装修搞起来,让家人住上更舒服的房子,有更多的幸福感。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642308157@qq.com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9—6321110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萍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