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罗建华、李小涛报道:萍乡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截至去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由5.1%降至0.63%,1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销号,莲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政协委员朱治平认为,虽然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是,经济薄弱村脱贫后仍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分村级组织建设依然薄弱,村级经济增收的内生动力不足,国家扶贫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思想认识还存在偏差,要高度重视。
如何消灭经济薄弱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朱治平建议,要在选优建强村级“两委”班子、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认识等方面做好文章。
建强村级班子,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大胆选用政治素质放心、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甚至担任党组织书记,着力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注重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优秀党员等群体中挑选后备力量,落实好“一村一个大学生”政策,配强村级组织队伍;举办各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精心选取明星村作为教学点,采取实地观摩、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教学形式,看变化、找差距、学经验,开阔村“两委”负责人眼界,唤起干事创业激情;严格按照《江西省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同志选派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岗位上来,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帮扶工作环境,打造一支懂政策、进村户、解难题,永不走的帮扶队伍。
强化政策支持,按照“三权分置”精神,支持村级合法经营集体所有的山林、土地、水面、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农户”合作模式,鼓励强村、龙头企业与经济薄弱村联合经营经济项目;及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重点扶持培育产业,推广“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式,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业、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巩固发展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已见规模和效益的产业;对经济薄弱村的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危房改造、困难群体就业等政策要适当整合,优先落实。要落实村干部待遇财政支持力度,并适当提高标准,增强村“两委”岗位吸引力,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带领群众谋发展工作中去。
强化帮扶干部要坚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四不摘”工作要求,坚决克服“脱贫摘帽了即任务完成了”的思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决心和主观能动性,克服“脱贫即安”思想,加强榜样示范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