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李小涛报道:4月19日下午,由萍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共萍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委、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承办,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群工作部、江西武功山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年第一季度“萍乡好人”发布仪式暨全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举行。现场发布2019年第一期“萍乡好人”名单:助人为乐好人9组,见义勇为好人1名,诚实守信好人1名,敬业奉献好人6名,孝老爱亲好人7名。其事迹介绍如下:
助人为乐好人(9组)
文忠纯,男,1945年生,安源区藕塘边社区居民。今年74岁的文忠纯,是援越抗美老兵,曾荣立三次三等战功,是拥有18年军龄的企业军转干部。2004年退休后,本可以好好休养生息的他却退休不褪色,退岗不退志,把满腔的热忱、一身的热血继续奉献社会,尤其是在老年人文体活动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大家誉为“活雷锋”。自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来,经常带着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手拿铁铲、垃圾袋、毛巾等工具,对小区内的垃圾、纸屑进行义务清理,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受到大家的一致点赞。
王俊海,男,1957年生,上栗县金山镇新杨村村民。王俊海是新杨村老年体育协会二分会的主席,他始终秉持着一颗向善之心,服务大众,默默为善。他四处奔波努力申请国家项目、带领莲池寺理事会募集民间资金,只为修建莲池寺周边的乡村公路、建设莲池寺办公大楼,耗资60万的新杨村2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也已建成。作为上栗志愿者联合会新杨村服务队的队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从不落人后。村民有困难,他总是出钱出力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尽己所能回报他热爱的家乡和信任他的父老乡亲。
孙磊,男, 1983年生,经开区玉湖新城恒通花园居民。他是一位80后的“热心肠”小伙,生活中的他热心公益事业,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已有十几个年头,期间还捐献过三次血板,至今累计献血5000多毫升。2012年,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他人生命,便立即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8年11月,当他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时,立即表示愿意履行当初的承诺同意捐献。为了捐献出最好的干细胞给患者,他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把自己的身体调节到了最佳状态。2019年3月7日,他收拾好行囊,赶赴这场生命的约定。孙磊成为了萍乡市第1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邬建萍,女,1971年生,萍乡市灯塔计划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2010年,邬建萍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从一开始的走进敬老院活动到春运活动、爱心送考活动、帮扶贫困学子圆梦活动等等;从2014年开始担任安源志愿者协会湘东分会的执行会长,2015年安源志愿者协会司法局分会的执行会长到如今又作为萍乡市灯塔计划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她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公益事业中,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普遍赞誉。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家人、同学和朋友纷纷加入公益组织。九年来,她累计志愿时间八千多小时。
巫建涛,男,1964年生,安源志愿者协会志愿者。2014年,巫建涛加入安源志愿者协会,现担任协会活动部副部长。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始终凭着一颗爱心,默默付出,洒下无数汗水。几年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担任协会活动部副部长后,更是以身作则,按照协会要求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带领协会所有志愿者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志愿者服务各项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肯定,协会的志愿者都亲切称呼他为“涛哥”。乐善好施的他从2008年便开始资助了两名贵州的贫困孩子,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每逢过节,都会及时送上祝福、寄去礼物,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快乐生活,十年来从未间断。
张增耀,男,1954年生,安源区丹江街城南社区居民。城南花园小区是棚户区改造小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管理各种问题日益突显,业主因为下水道堵塞、房顶漏水、小区种菜等问题经常与物业理论,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频发。自张增耀担任业委会主任以来,他义务打扫卫生、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困难邻居、热心公益事业,成为街坊们公认的热心肠,为小区居民带来了和谐与希望。看着社区日渐变好,他觉得工作中所有的苦与累都值得。而作为社区文明督导的一员,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他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义务劳动,督导和劝阻小区内不文明行为,宣传创城知识,带领小区居民从创城的旁观者转化成创城的参与者。
贺兆勤,男,1947年生,莲花县三板桥乡湖边村村民。贺兆勤老人一生以务农为主,一家人以勤劳俭朴为荣,和邻里相处和睦,生活并不富裕但乐善好施。老人热心村里事务,乐于帮助他人,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常常能看见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得知村民在生活、生产上遇到困难,或孩子们上学缺资金,他都会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多年来,村里修桥铺路、修建建筑、整修水利设施、资助教育助学基金会等等,老人都慷慨捐助,捐资约近6万元。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民,一位普通的老人,却在尽自己所能做着一些不平凡不普通的好事,用点滴善行汇聚爱的河流。
赖贻柳,男,1933年生,湘东区下埠镇长春村村民,退休老教师。1962年,赖贻柳毅然谢绝原单位的挽留,携爱人回到家乡,白天教书,晚上在农民夜校授课。授课之余,他利用自己的专长,经常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应邀赴宜春、醴陵等地义演,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1993年退休后,赖贻柳没有听从朋友外出搞副业的建议,而是在家乡收集、创作和整理文稿,创办家庭文化长廊,专心从事家乡文化传播。村民们常到他创办的文化室阅读、学习。他还自费出版了《乡情录》、《三创留痕》等文集,让后辈以及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长春村的文化精神。这位86岁的老人,怀着对家乡的深切热爱,对家乡越来越美的殷切期盼,一辈子坚持做着家乡文化传播工作。
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警毓楼”爱心群体: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时刻贯彻“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得知莲花县城北小学“德仁苑”因资金问题即将停办、2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面临失学后,支队接过助学爱心接力棒,将“德仁苑”改名为“警毓楼”,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孩子日常生活学习,筹集70余万元对“警毓楼”校舍进行装修改造,添置学习、生活用品,整座大楼内外焕然一新。支队党委委员与“警毓楼”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深入结对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每年暑假开展消防夏令营活动,组织开展庆“六一”联欢会,聘请专家担任“警毓楼”心理咨询师,定期邀请书法、美术、国学、舞蹈等老师为孩子们开展培训辅导。龚全珍老阿姨受聘担任“警毓楼”课外辅导员,多次深入“警毓楼”亲切看望孩子们。“警毓楼”助学事迹先后被《江西日报》、《新华日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大幅宣传报道。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