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晏玉萍,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这位麻山镇中的普通老师,凭着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生活的爱,克服了生活的不幸、疾病的折磨,从19岁到49岁,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用爱奏响生命最强音,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3月29日中国江西网)
晏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30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爱生如子、扎根乡村、济贫扶困,又是一位不平凡的教师,伟大的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尺讲台写春秋,晏老师完美地诠释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晏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联想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师们,每个月领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利益关系,师德师风纯正。老师们仅仅因为教师的职责,他们便“甘为人梯,乐当园丁”,兢兢业业地教育着学生。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在人们心中,教师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是,反观当下,师德师风似乎需要再营造。我们总能从报纸、电视、互联网上看到有些教师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地变相补课收费,甚至有些教师毫无师德,侵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严重违背了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宗旨。例如,教师收礼、有偿家教、醉酒殴打学生等等,这些教师失德的新闻总能隔三差五地出现在报纸、互联网新闻的头条上。可见,现今呼吁优秀传统,营造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晏玉萍老师的感人事迹,正好是高尚师德师风的体现,是现今全国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关爱有加。她济贫扶困,自己却疾病缠身,靠着自身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那三尺讲台和求知的学生便是她抗争病魔的动力。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晏玉萍老师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传播知识,讲台下便担任起学生们的“妈妈”。她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走出情绪低谷。她尤其关爱留守儿童,30年来先后帮助过80多名留守儿童,引进企业劝回家长,安置60多名乡亲前来就业,让100多名留守儿童重拾母爱。她用自己的行为打动了学生,也教育了学生,更是打动和教育了新时期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的言行、品德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的是每位人民教师的自我修养!
文/周碧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