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萍乡频道  >  理响萍城  >  昭萍新论
【正能量】呼吁优秀传统 营造良好师德师风之魂
2017-04-11 10:49:43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陈成    作者:周碧娇
字体:   | 萍乡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新闻热线:0799-6321110  QQ爆料:1642308157  短信(微信)爆料:13767890011

  走近晏玉萍,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这位麻山镇中的普通老师,凭着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生活的爱,克服了生活的不幸、疾病的折磨,从19岁到49岁,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用爱奏响生命最强音,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3月29日中国江西网)

  晏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30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爱生如子、扎根乡村、济贫扶困,又是一位不平凡的教师,伟大的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尺讲台写春秋,晏老师完美地诠释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晏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联想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师们,每个月领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利益关系,师德师风纯正。老师们仅仅因为教师的职责,他们便“甘为人梯,乐当园丁”,兢兢业业地教育着学生。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在人们心中,教师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是,反观当下,师德师风似乎需要再营造。我们总能从报纸、电视、互联网上看到有些教师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地变相补课收费,甚至有些教师毫无师德,侵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严重违背了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宗旨。例如,教师收礼、有偿家教、醉酒殴打学生等等,这些教师失德的新闻总能隔三差五地出现在报纸、互联网新闻的头条上。可见,现今呼吁优秀传统,营造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晏玉萍老师的感人事迹,正好是高尚师德师风的体现,是现今全国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关爱有加。她济贫扶困,自己却疾病缠身,靠着自身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那三尺讲台和求知的学生便是她抗争病魔的动力。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晏玉萍老师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传播知识,讲台下便担任起学生们的“妈妈”。她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走出情绪低谷。她尤其关爱留守儿童,30年来先后帮助过80多名留守儿童,引进企业劝回家长,安置60多名乡亲前来就业,让100多名留守儿童重拾母爱。她用自己的行为打动了学生,也教育了学生,更是打动和教育了新时期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的言行、品德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的是每位人民教师的自我修养!

  文/周碧娇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djwpxpd)"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