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粟
今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就业局坚持把为就业困难人员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政策的倾斜点和工作的着力点,多项举措并进,全心全意地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
一是完善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长效机制,利用网格化管理,通过走访调查,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制度,调查摸底后做到及时更新系统基础数据,截止6月底全市已建立四级就业网格5232个,网格覆盖面达100%,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352名就业困难人员通过“网格化”服务得到了精细的就业帮扶服务。
二是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认真做好岗位开发工作,优先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应助尽助,对特别困难的对象,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截止6月底,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上岗率达80%以上。
三是做好培训,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对有个人培训意向和符合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四是加大公共招聘服务活动力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面媒体、移动通讯等手段,广泛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岗位信息,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现有效对接,切实有效地实现稳定就业。全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还通过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巾帼专场招聘会、退伍军人暨驻萍部队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工业园区企业对接等公共就业专项活动68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截止6月底,全市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活动68场次,参与招聘企业达1155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参与招聘人数达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16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活动2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有组织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0.11万人次。
下一阶段,该市将继续加强部门对接,深入推进岗位定制服务,针对各类就业困难和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无缝对接服务”活动,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