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萍乡讯 李国辉、李波报道: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上栗县紧紧抓住“学”和“做”两个关键环节,编制“微资料”、组建“微平台”,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开展“微服务”,强化实做意识,践行合格标准,推动学习教育落地生根。
编制“微资料”为党员释疑解惑。为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开展好学习教育,上栗县委编制印发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织书记工作手册》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口袋书》。把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具体任务安排、“三会一课”操作指南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体责任的考核办法等集纳成工作手册。“口袋书”以漫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与要求、入党誓词、党员应知应会、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图解、党员个人任务清单等。“口袋书”体积小便于携带,党员可以装进口袋随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学一学,不仅增强了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学习效率,进一步使党员自学和集中学习紧密结合,达到“装进口袋、学进脑袋、落在行动”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县共发放工作手册550余册,每个基层党组织至少一册。发放口袋书1.8万余本,每名党员人手一册。
组建“微平台”引导党员交流互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栗县创立了“上栗组工微讯”微信公众号,把“线上”学与“线下”学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灵活性。目前关注“上栗组工微讯”微信公众号的党员已超过80%,通过此平台学习交流的不少于50%。“上栗组工微讯”微信公众号已推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150余篇;征集、接受党员的意见和建议150余条;开设《看图说话,各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样做》专栏,已发布22期,集中展示各党组织的做法与成果、优秀微党课和心得体会等;开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线测试系统,举办知识竞赛,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人参加。在微信公众号里,既检验了党员的学习情况,又调动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微服务”助推党群连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为引导每位农村党员自觉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栗县在全县农村(社区)党员中开展“党员+”身份认领活动,县级层面按照党员“双带”能力、职业特长、生活状况等,设定了环境卫生维护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创业创新领航员等10种类别的身份,各村(社区)党支部及党员还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设立了规定之外的身份。活动中,党员主动到所在村(社区)党支部申报认领不少于1个新身份,村(社区)党支部根据党员的职业特长和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与党员沟通后对最终认定的身份进行确认。党员对认定的身份提交书面承诺书,对履行职责进行承诺,并建档立卡。目前,全县有9000多名农村(社区)党员申请认领新身份,身份类别达21种。全县农村党员领衔创办实业750余个,带动就业1.2万余人;协助调解矛盾纠纷7200余起,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水利维修等志愿服务达1.8万余人次。党员真心为民服务,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夸在嘴上,更加密切了党群关系。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